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发达地区之一,宁波经济的一张一弛,备受关注。
宁波工业经济总产值已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去年达到13171.2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是继深圳和广州之后第三个跨越工业总产值万亿元“门槛”的城市。
但在辉煌业绩的背后,也有忧患。专家认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的“四个难以为继”。“十一五”期间,宁波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
寻找经济发展之软肋
“阿克苏”、“奇美”现象启示
资料显示,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8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55%,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不足全国的一半,而且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与国内不少城市一样,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
市经委主任林克宇说,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关键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宁波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是经济素质性问题,也就是经济“含金量”不高的问题。以低要素价格、高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为宁波工业注入智慧的力量,激发“乘数效应”,实现有智慧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宁波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王一鸣分析,宁波经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一是中小企业占主导,而生产型服务业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投入,经济发展中存在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现象;第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此外就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市政协课题组也曾经分析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软肋”: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引领性的领域;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等。
“阿克苏”、“奇美”现象启示
面对如此多的成长烦恼,宁波的转型升级之路在何方?
去年11月,阿克苏诺贝尔宁波多元化基地正式启用受到世人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更在于该公司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在宁波兴建亚洲最大生产基地,总投资预计超过10亿美元。目前阿克苏公司已经有4个项目启动。而“阿克苏”带给宁波的,绝不仅仅是10亿美元。随着“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大项目建成投产,使宁波成了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
大项目带来大产业。2005年,宁波的液晶产业家底近乎于零。但随着奇美电子落户宁波后,投资规模不断放大,目前已达到9亿美元,而且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10多家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内地最为完整的液晶显示产业链,产业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这样的故事在宁波正日渐增多。大项目培育出大产业、大企业。在宁波,这种转型升级的愿景,在大项目推进中变得清晰而具体。
民营沃土演绎精彩故事
宁波民营经济走产业集群之路,原来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块状经济,快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企业结构从低、小、散形态向以大企业为龙头的集群式转变,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的大产业迅速成长。
雅戈尔集团钟情服装事业,企业销售额虽已有数百亿元,仍大力开发汉麻新面料;亚洲最大的音响制造商宁波音王集团,出资6000万元“抄底”海外,相继收购世界品牌,抢占行业制高点;东方电缆集团把一个普通的线缆加工厂,提升为拥有多项专利、能生产顶尖海底电缆产品的行业明星……在宁波这片沃土上,类似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海天集团从生产低附加值注塑机起家,升级到生产高附加值注塑机,再到数控机床、电机,“动脑筋赚钱”的产品一年比一年多。在国际市场上,“海天”的注塑机已经可以卖出比“日本制造”更高的价格。不久前,该公司的全电动注塑机一经推出,就在日本同行中引发震动,迫使其对中国出口的同类产品降价20%。现在,仅在北仑,就有300多家中小企业在为“海天”配套,一条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初具规模。
诸多创新要素开始集聚
与此同时,鼓励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演进,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放眼长远,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高生产运行效率,进一步把自身做大做强,更成了“十一五”期间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在鄞州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铸造行业,不仅带来高污染和职业病,多数企业还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生存危机。鄞州区政府出上亿元财政资金,不惜损失2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与126家环保不达标的中小铸造企业签下关闭转产协议,余下33家规模企业,陆续按照国家环保标准改造升级。
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在宁波经济版图中,更多的新兴产业还在孵化、成长之中。为了这些新兴产业早日大放异彩,宁波不惜重金“招才引智”。“十一五”期间,众多宁波制造企业已经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名校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等一批拥有强大科技开发实力的“脑库”相继落户宁波。
宁波,一个实力雄厚的“制造大市”,正在向“智造强市”华丽转身。记者 陈旭钦
宁波成就
装备制造业增势凸现
据统计,去年全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565.4亿元,增长34.7%,产销率为97.2%。作为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增势凸现,实现工业总产值3509.5亿元,增长39.2%,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缩小。重工业同比增长39.5%,高于轻工业增速12.4个百分点。
国家级品牌企业数,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服装、炼油、塑机等行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有130多种工业产品销量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
“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先后摘得“中国品牌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等桂冠。 记者 陈旭钦
自主研发打破国际垄断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截至2009年,自主品牌的柴油机比重依然不到5%。
今年初举行的国家科技技术奖励大会上,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公司凭借一项名为“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项目,为宁波揽下一个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的理由是,宁波企业自主研发的这项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从而彻底改变了这个产品的市场格局。
5年来,宁波中策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66种机型的100来种产品。不但将那些口味挑剔的国外品牌柴油机逼退出了西非市场,而且彻底改变了国内船用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市场格局。
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3.9%提高到2009年的5.1%。目前,宁波市已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67家,减免企业所得税9.1亿元,带动379家企业研发投入33亿元。2009年,全市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25.9%。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超十亿元企业及超百亿元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工业设计火花四射
近年来,“宁波制造”与“工业设计”碰撞出一朵朵火花,某些领域里,工业设计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展现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原先,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空调扇都是用网状纱布做水帘的,后经过慈溪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将网状纱布做水帘由蜂窝状的纸帘替代,这样一来,蒸发量上升了,空调扇风的温度就下降了,从去年夏天至今,先锋公司已经卖出了50万台这一系列的空调扇,销售额达1.6亿元。
凭借每年依靠工业设计推出新品100款以上,先锋电器坐上了国内取暖器行业第一把交椅。
回顾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宁波由“制造名城”向“设计名城”战略转变。
2010年,荷兰INDES设计公司、浪尖工业设计公司等29家设计创意机构依托“和丰创意广场先期体验区”这个平台,实现设计产值7000多万元,充分体现了智慧产业在宁波强劲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市工业设计公司数量较2005年翻了一倍以上。——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