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看相亲类节目毕竟是早了些
李华新
“我们一家三口都很爱看《非诚勿扰》,每个周六周日,我和爸爸妈妈都要雷打不动地追着看。”乌鲁木齐市七十中高二(7)班的柳喆告诉记者,最开始看这个节目,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时间久了,慢慢发现其中的精彩,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有评委点评或引发深思,或催人泪下,还是有很多看点的。
柳喆认为,尽管节目出彩,但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一些女嘉宾的话语太过刻薄、做作,对择偶的标准不着边际,甚至因出现过马诺这样的拜金女而让节目接到“整改令”,还出现了艳照丑闻等,“但其中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现象,和虚假的美好相比,我们更能接受丑陋的真实。”至于是否会对中学生产生误导,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天山网2011年02月19日)
“《非诚勿扰》里有一些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来说很有用的人生哲理,生存法则等等,乐嘉老师的话句句经典,孟非老师的话幽默而充满哲理,相亲故事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要努力学习,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内涵。”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中初二学生冯子强告诉记者,这类相亲交友节目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不仅能了解各种职业的人群不同的生活态度,还能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与人交流等实战经验。这是节目吸引自己的主要原因。
说实话笔者没有时间看这样的一些节目,就其原因是这样的节目,是成人节目,而且是说通过这档节目就可以了解人生,了解社会等等。但是反对说,“这些节目让成人看,一笑了之,还说得过去,让涉世未深、一片纯净的孩子们也积极参与,直接影响他们的审美观、成功观及人生价值观和婚恋观。让他们误认为,需要慎重考虑的终身大事原来是如此轻率,一个人的品行好坏的吸引力竟不如衣着、长相和收入?这是一种负面教唆和误导!”乌鲁木齐市七十中家长陈革英是坚定的反对派,她认为:“不管社会观念如何多元,孩子的成长环境需要设置禁区,特别是影视节目,影响力深远而无形,童心经不起“娱乐炸弹”的袭扰。家长、学校和荧屏,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精神炮弹”也是包着糖衣的,孩子分辨不清,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慧眼识别,及时提醒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
这档节目只不过是娱乐大众,打发时间罢了,众多节目中它能脱颖而出,只不是它抓住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罢了。这样的认识是很清醒,而且现在的直辖市似乎并不需要通过这一途径来了解社会。或是说认识社会中的人性的丑陋,在他们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前提下,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很容易被轻易摧毁。
这样的一种担忧是正常的,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台必要的“教育黑名单”。最好对孩子封杀这类节目。”
这是清醒的认识,请不用在用什么美好的词汇来解读现在的中学生市并不要的情感和认识。这样的一扇大门,现在你没有阻止别人进入观看,而作者家长你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观看,还是有些不妥啊!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