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者还须有几分对招聘企业的敬意


招聘者还须有几分对招聘企业的敬意

李华新

大年过完,内江各个人才市场也火爆起来。可是,有的人甚至连续数月赶场招聘会,几乎场场皆到,却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一来二去,招工单位都能认出来这些熟面孔了。(《华西都市报》2011-02-19

对于这些熟面孔,也引起了招聘单位的不满,而且是这些已经成为熟面孔的来应聘者,之所以是给一些应聘单位的代表留下了印象,这主要的是因为这些熟面孔,往往是总得是给人的感觉是有三个方面,第一,很多人的态度太过随便,少数甚至不修边幅。而且没有礼貌,给人感觉很不好。第二,求职者太被动,不会主动推销自己。第三,他们对前期工资和休假的心理预期太高,一听工资待遇立马走人,或者干一两个月就跳槽,太不稳定。

可以想见这些应聘者给一些应聘单位和企业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这主要的是一些应聘者,,如果找到工资多一点的下家,有的求职者就会立马辞掉上家。而且有些上着班的人都出来应聘,这都是不尊重招工单位的表现。

不过这些应聘者既然是对一些企业有好感,那跳槽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一些并没有什么长远打算,而只是为了自己挣钱为目的的求职来说,当然谁给的工资多,就哪里去。因此,这样的一种求职者,也实在是一种求职市场的必然存在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自己应聘企业的尊重和敬意的存在,也是应该拥有的一点感觉,不然的话,只是一位求得工资待遇,而丝毫没有对企业和单位的忠诚度,那么企事业不是企业愿意和希望得到的寻觅到的人才。

只是这也是一种双向的选择,而且这样的一种选择,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心中有千千结的,如果你把那些应聘者放在眼里,那么应聘者也不会对企业感冒,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相互的伤害。因为,那家企业因为口碑不好难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员工,而应聘者的选择也必然会经常的频频出走而最后使得这些企业或是单位失去对应聘者的吸引力,因此,最终的结局是都受伤。

对于熟面孔这一现象,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钟抒的建议是,求职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先有碗饭吃,再锻炼自己,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再来挑选单位。

这些提议说得很是中肯,因为就业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先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先有吃饭觅得一份工作,然后再图改变和提升自己也是一个路数;另外作为一个招聘企业或是单位,这些从事人力资源的人们,也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形象对于企业形象的作用,因为你本身就带着企业文化的痕迹。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