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埃及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我曾指出网络“是民主的滥觞,是自由的海洋;是专制的死敌,是独裁的噩梦。”最近的突尼斯和埃及发生的事件印证了我的这个看法。

自去年底,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变革席卷了突尼斯这个北非小国。失业大学生自焚引发蝴蝶效应:执政23年的总统出走,政府瓦解,权利真空,暴力升级。这场被称为“茉莉花革命”的结局是:1月17日,突尼斯总理加努希宣布,突尼斯民族团结政府正式成立。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RCD)仍有大量成员在新政府中担任要职,除加努希本人继续担任总理外,国防、内政、财政及外交部长均得以留任;而主要反对党的领导人也获得部分职位。新政府还成立了 “政治改革高级委员会”、“清算贪污腐败和行贿受贿行为全国委员会”和“清算近期滥用职权行为全国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重要决定,其中包括立即释放所有在押政治犯、立即承认所有政党的合法地位等。

回顾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局动荡,这个曾被认为是“平安无事”的北非小国一夜间土崩瓦解。为何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突发这样的风云变幻?互联网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这作用首先表现在网络对于贪腐政权的揭露上。不少普通民众最初获取关于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贪污腐败的信息多来自“维基解密”网站。该网站大量公开的文件,使得关于本•阿里家族的各种腐败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反政府情绪迅速蔓延。此前,民众对本•阿里家族的腐败已早有耳闻,“维基解密”暴露出来的细节最终促使他们走上街头,推翻本•阿里政权。其次则表现在网络的联络作用上。除“维基解密”网站外,社交网站脸谱在这场群众运动中又扮演了联络和发布平台的作用。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突尼斯脸谱的用户群庞大,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拥有账号。当地时间21日发生的是为游行活动正式通过脸谱组织起来的成功范例。在突尼斯,年轻人通过非常重要的信息网络联络彼此,24小时不间断!在过去,如果你想组织一场抗议游行,必须到不同的地方,像大学、研究所这类地方散播信息。但是,之后,脸谱消除了这些障碍,在脸谱上,人们都是彼此的朋友。这样,如果你有2000个朋友,我有2000个朋友,这2000个朋友各有2000个朋友,这样信息就非常非常迅速地传播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在突尼斯政局突变之前,该国政府对当地新闻媒体严格管制。然而短短几天内,网站上便出现了大量的用手机、相机及DV拍摄下的游行现场画面,不少当地人承认,网络媒体在这场政局突变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突尼斯的政变告诉我们: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生政治巨变的有力推手。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民众的知情权和凝聚力得到空前释放——推特每天都会发布数百万条信息,YouTube上每分钟都会上传10个小时的视频。任何一个普通公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网络在突尼斯政局突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再一次证明了网络在信息传播、汇聚普通民众方面的巨大作用。
而在当突尼斯民众取得“茉莉花革命”的胜利果实时,同在北非的埃及首都开罗也开展了一场反对现政府的大游行。有趣的是:这一运动也是发源于网络,并受到网络推动。

1月25日上班高峰时间,埃及的网民们走上街头,要求穆巴拉克下台,他们呼喊着“穆巴拉克,下台,下台”的口号,向路两旁围观民众介绍突尼斯人的“革命经验”,“他们能行,我们也能行。” 埃及民众称,总统穆巴拉克管治埃及30年,国家经济不景气,官员贪污,警察滥权。开罗警方为驱散示威人群出动了两三万警力。尽管如此,示威者还是成功冲破警方封锁前往市中心的塔利尔广场。当天,埃及网络也出现故障。据悉,此次示威活动是埃及1977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年人们因粮食短缺而走上街头。埃及是具有特殊影响力的阿拉伯国家,人口达8000万,近年来政经形势面临着与突尼斯同样的挑战。他们的政治诉求非常明确:自由、民主,结束现任总统穆巴拉克长达30年的统治。示威者还要求总理辞职,重组议会,组建全新的统一政府。与这些明确的政治诉求相比,示威游行却不是由政治组织鼓动的。发起者通过社交网络组织草根网民走上街头,与政治反对党并无关联。与之前突尼斯骚乱类似,此次埃及游行也是发于民愤,起于民怨,而没有一个特定的领导人。这也说明反对党想利用游行谋其自身利益的难度不小。埃及反对党成员斯蒂芬库克称,游行的动力在民众中,任何一个反对党都无力去领导他们。示威者的政治诉求能否得以实现,是网络驱动型游行的一次大考,它取决于游行究竟有多大能量和到底能给埃及政权带来多大压力。很有意思的是,埃及政府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因而也对网络进行控制,他们已经关闭了游行的大本营推特网,同时发出了禁止民众游行集会的命令。

目前的最新进展是:总统穆巴拉克29日晚在召集有政府高级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之后,宣布任命埃及民航部长艾哈迈德•沙菲克为新政府总理,同时任命埃及情报局局长奥马尔•苏莱曼担任副总统。这也是穆巴拉克执政近30年来首次设立副总统。穆巴拉克28日深夜发表讲话,表示他已要求现政府辞职并在29日着手任命新政府,随后内阁整体向他递交了辞呈。而据埃及卫生部发言人阿卜杜-拉赫曼29日下午说,过去4天以来的抗议和骚乱已经导致至少51人死亡,1100人受伤。穆巴拉克是不是罩得住这场由网络引发的革命,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突尼斯和埃及这两场事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发生在北非,在地理上是近邻;两国同为阿拉伯国家,民族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大体相同;两国政治现状相似,名义上为民主政体,实际为独裁统治,本阿里在突尼斯统治23年,穆巴拉克在埃及总统宝座上也座了近30年;两国经济结构也有相似之处,同为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旅游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两国在动乱发生前表面都还算繁荣,但实际上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突尼斯的失业率在本•阿里执政这二十几年中竟然增加了十倍,整体失业率在30%以上,青年失业率高达50%!埃及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物价飞涨、贫富分化加剧、失业人口骤增,人民生活痛苦;群众抗议的目标一致。两国群众走上街头的基本诉求都是要求增加就业,改善生活,并把造成当前困难的原因归结为独裁统治和政府腐败,最终的矛头都指向了长期统治本国的独裁者。

然而,最让人感兴趣的相同点却是:两国事件背后都有网络推手。突尼斯事件首先就是因为维基解密揭露了本阿里家庭的奢靡生活和腐败罪行,广泛传播之后引起了举国共愤;埃及的这次事件网络的作用就更大了,“脸书”和“推特”两个网站都其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抗议群众互相传播信息和组织联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