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落伍了吗?


“救死扶伤”曾经是社会道德和政治治理的标杆和底线,也是全体民众不会回避的正面话题,如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词都是陈旧的,陈旧到就像是记忆里的一段不便启齿的过往,五味杂成。。。上海新华医院所爆发的医患关系恶性冲突和两年前北京产妇家属拒绝签字导致死亡事件实际是属于一个范畴,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直接考问卫生部管理责任及中国社会道德舆论标准的底线。。。

 

医院作为国家诚信度指针的单位之一,在近年改革中越来越凸显后遗症,由于之前的国家出钱单位,变成自己赚钱单位,社会福利配套跟进滞后,以及城乡小医院和卫生所难以为继,都使得病人就医难问题,医患关系对立化边缘化。

 

医院要保住自身发展,医生要保住自己前程,一切向钱看当然就变成了约定俗成,小医院由于没有钱发展,就更没了病人,最后只能走向末路,直接后果就是连农民感冒发烧也得往大医院跑。。。大医院由于无力承担超负荷的病源,医疗中的钱权交易和官僚做派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就可见一斑了。

 

国家拿点钱提高日益受到经济挑战的社会福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不是解决之本,医疗体制改革不应该是在迷失道德底线“救死扶伤”为前提的,就像成功的企业寻求发展做规划一样,首先要定战略目标,但优秀企业是不会在目标栏内放下社会责任的内涵的,医疗体制改革更是如此,它直接影响了民间对世道政治的理解,也直接诠释了社会稳定的根基,一味的把钱当成改革之本,就会丧失钱的正面影响力,国家对中小医院的扶持,以及福利配套设施和管道的治理以及对医疗队伍的整治应该三管齐下,至于让医生走入家庭这样美好的未来可以把它当成愿景,而不是解决目前燃眉之急,否则医院为了商业生存目的失却道德底线,病人就医难,中小医院倒闭潮,医患关系紧张,官僚势力抬头这些问题,不会因为加点社会福利就能解决,火烧眉毛只是时间的问题!

 

重提“救死扶伤”也是提高病人素质的根本,在一切向钱看的道德无底线的群体诉求下,病人盲目的怀疑医院质疑医生,都是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没有道德自律为前提的,以死相拼就是恶性导火线,没有人会有勇气在给家人治病或送葬时去和医院无缘无故以死相拼,一切都是因为对道德舆论力量的自我放逐,对道德没了指望的结果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也让自己丧心病狂。。。

 

救死扶伤,是我们对生命的珍重底线,只有对此共识,我们才可以安然在一个文明人的社会中享用道德的力量而不是钱的力量,甚或是群体无脑症的所谓娱乐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