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流社会”的品味与心态


  价值中国:郑主编,请您谈谈《品》 、 《势》杂志的定位?

  郑治:我们的杂志是本专为银行客户定制的杂志,并且主要针对银行白金卡的信用卡客户。《品》是中国银行的,《势》是工商银行的。我们看重的是正在快速成长的这一部分信用卡客户,他们具有一种很强的消费能力,并且相对而言有比较活跃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是种具有文化色彩的消费指导。广告客户和银行方面也是希望我们能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带去更多指南,促进整个消费文化的成长。



  价值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部分富裕阶层,甚至是巨富阶层,他们的消费导向成为社会的时尚,您是否认为中国是否出现了一个"上流社会"?他们的生活品位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心态又是怎样的?

  郑治:我认为在任何形态的社会里,都会存在级别上的差异,当然,这也要看你是如何去定义的。上流社会肯定是有的,但它基本上只是一个具有相当私密性的小众群体。而实际上我们的杂志还是主要面向中等阶层,从消费能力上讲,这个阶级肯定是存在的。中国的复杂性就在于,不论做杂志也好,做市场也好,消费能力帮助我们划分阶层,但是他们的行为特征和文化属性的差异是很大的,所以这就是中国特色。而基于消费能力来划分人群也是最难把握的。

  中等阶层的组成来源会有很多,但肯定是以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主为主。另外会有从白领选拔上来的一些经理阶层,他们服务于大型企业,有着很高的收入。还有一部分人群是具有消费倾向,文化和精神属性更靠近中等阶层,但消费能力上未必能够达到。从奢侈品的目标客户来讲,他们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群。

  正是因为中等阶层组成来源的不同,就形成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因为我一直在做奢侈品刊,所以就会了解到中国人购买奢侈品,更多的是因为炫耀和向上认同的心态,他们需要通过这些logo来妆点自己以获得社会身份认同,而非追求品牌内涵和文化属性。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奢侈品购买有近2/3都是在送礼,这是中国的“礼文化”造成的。因为你只有购买名品,才能通过logo将价格标志出来。所以说在奢侈品的消费方向上,中国和欧美的消费心态是不太一样的。国外的奢侈品品牌都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吸引的是具有同样文化属性阶层的认同感。

  但是中国现在慢慢的形成了几个主流的生活方式聚集点,其中之一就是健康。也许环保在中国的推广并不是很好,但如果是涉及到健康方面的,就会推广的很好。而且在高端市场上,为“健康买单”也是得到很大的认同的。那么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包括乐活、运动、旅游,这些都是这个阶层最看重的消费。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会把剩余收入放在旅行上,这是新兴阶层形成的必然特征,但是休闲旅行也是归属在健康生活里的一个重要属性。另外一点是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像是佛学、国学等较于西方文化属性会更快的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价值中国:谈到贵族文化,中国的盛唐时代与法国的路易时代是贵族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您觉得盛唐的上流文化与18世纪法国的上流文化有什么特点?在今天的上流社会中,是否可以找到这两种文化的影子?

  郑治:我觉得唐代的绚烂是文化交流带来的,文化什么时候得以发展?一个是确实需要稳定,同时也需要变化,唐代恰恰是这两点都达到了,所以看上去最绚烂。首先是它统一了全国,其次它是由异民族完成的统一,但它并不像元代那样,而是采取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所以在异民族文化融合到一定程度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自然就是一幅绚烂的画卷。

  法国其实不是很了解,因为我对西方历史的书籍读的不是很多。我就记得小说当中的一些描述,是说法国宫廷贵族没有英国宫廷贵族有钱,我觉得宫廷文化其实是城市雏形的一种表现。但在路易十四时,不同的地方在于,法国贵族没有英国贵族势力大,而且君主大权在握,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贵族聚拢在他的身边,形成一个丰富的宫廷社会,然后渐渐形成一种宫廷文化。我觉得这是一种中央集权下,因权利和财富集中而形成的一种繁荣。

  价值中国:在"上流社会"的推动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迅猛发展,您怎么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郑治:奢侈品行业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总是把所谓的一线大牌像LV、CHANEL这些当做最顶尖的奢侈品牌,实际上他们的一般性产品主要还是面向中等阶层的,他们主要通过一种全覆盖式的推广模式,造就了他们的品牌形象,当做一种标的,让人们对他们的品牌产生一种认同感。另外一种是真真正正的顶级奢侈品牌,“顶级”到你对它都没有什么了解的程度。它可能是出自一家很小的公司,像欧洲的一些顶级品牌都是在以小作坊的形式经营的。他们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的冲击和拓展中国市场时,也会调整策略,但相对来讲它们还是一些比较小众的品牌,虽然在大众知名度上不具备很大优势,不过其产品的价值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二线奢侈品牌,自身品牌价值较弱,可能是因为选用了一些稀有的名贵原材料,使其标价还是很高的,这一块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

  谈到国内的奢侈品,首先我们就要讲到珠宝行业,这一方面我们在设计和工艺上其实并不是强项,但是有两点对中国市场是有些特殊的:第一类是翡翠玉石,这是中国的强项,而且它有固定的消费群体,现在也渐渐想成了一些品牌,也包括一些设计师在有意识的去利用中国的这些传统素材去进行创作。第二类是钻石,它是市场上量化推出的一类,如果真有形成中等阶层的一天,那中国将是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在服装领域,中国一直做不过西方国家,主要还是因为这一领域需要强大的设计支持,加之我们没有时尚文化,所以也就无法和国外设计师比拼。并不是能力问题,我们的生产能力是很强的。箱包也是一样,像LV它去做一个旅行品牌,并没有去告诉你它的包有多好,而是倡导旅行对于人生的价值。



  价值中国:您觉得今天中国的时尚文化等同于消费主义文化吗?为什么?

  郑治:西方文化较于中国文化,更像是枝蔓,从一个枝干下不断的发展延伸,因为有较完整的体系,所以不论是消费文化、物质文化还是时尚文化,都是有根基在那里的。而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拿来主义”。我们经历了文化断层,甚至是和世界隔绝了一段时间,然后单纯从经济上重新同世界接轨。改革开放二次西方文明的注入,较于民国时期,甚至没有了当初的反思能力和根基,因为它在失去自身文化的同时,完全生搬硬套西方文化,包括消费、商业模式等等,所以这必然导致我们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我们现在的文化像是“凭空种植”的,而西方文化就是个巨大的枝蔓。

  西方任何一个值得分析的品牌,它背后自然会有一个文化支撑点,这就是中国奢侈品品牌难以做到的。其一是我们还没有时间去磨练一个品牌,去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但关键是我们没有文化核心,这是最重要的。只能说是我们在学习消费的过程中,形成了消费文化,但如果说是时尚文化,我觉得中等阶层是没有的,这基本可以说是一个定论。就像我刚才所讲,我们的文化属性是不统一的,比如说我们简单分三类:中小企业主、金领和精神贵族,精神贵族从受教育体系、与世界整体信息发展保持同步的敏感性来讲,更靠近西方的中等阶层,但是它的消费能力可能是最差的。金领阶层可能在商业体系内见识最广,国际化视野更开阔,生活方式更多模仿中等阶层。那中小企业主可能是其中最有钱的,但因为知识体系上的薄弱,所以并不能真正理解时尚文化,往往是在效仿其他人的消费行为。

  中国现如今的80、90后还是有自己的时尚文化的,就他们从小接触的文化来讲,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那里。他们从小的爱好到现在的消费是成一个体系的,比如说他们从小就看动漫,那长大以后,就可能会喜欢和动漫相关的一切产品,与动漫相关的艺术家、设计师等等,这些他们都会关注,消费上会有一定的倾向性。虽然大家都说现在80、90后不懂文化,不看书或者怎么样,但实际上他们从小就接触动漫、音乐、游戏,尤其这三大类对他们的影响是有连贯性的,所以对他们的时尚观念、品味都会影响很大。但和我们70后还不一样,我们从小看的是《水浒》《三国》,成长过程中可能看的是冯小刚的电影,而其实冯小刚的电影就像是和中国中等阶层一同成长起来的一样,变化很大。所以在时尚文化方面对我们这一代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的。

  价值中国:您能够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今天中国"上流社会"的文化?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郑治:我会用“保守”和“变化”来概括:咱们刨除现在的富二代不谈,只讲富一代,从生活方式、管理财务方式及消费方式来讲,我觉得相对来讲他们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对于财富的这种消费方式是需要培养的,都说三代才能养出一个真正的富家子,实际上第一代人他的前半生很可能还处在困境当中,这些经历过艰苦创业而得到财富的人就会相对保守一些。在文化取向上,我觉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自己的文化属性,所以这方面也是比较保守的。变化就是说,无论是商业角度,还是说他有能力去拓宽自己的人生境界来讲,他都有这种向外发展的欲望,渴望走向国际,所以就会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价值中国:《品》、《势》杂志似乎致力于为物质富裕的人们提供同样丰富的精神生活?

  郑治:其实我们只能去分析这些目标读者,但没有办法去引导他们,因为他们的喜好和品位的差异比较大,并且他们是一个相对来讲年龄层比较成熟的阶层,不像年轻人的潮流文化是可以被塑造的。我们给予的只是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他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体现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立足于他们的需要,然后我们再来谈“精神”。其实精神与物质并没有什么冲突,就好比你要买一件商品,实际上消费是件很空虚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仅仅是买一件别人说好的商品,是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消费目的的,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消费来实现自我认同。那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读者知道买这件商品为什么能够实现他的自我认同及这件商品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我们提供信息,有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价值中国:您如何定义自由、幸福、成功?您的信仰是什么?

  郑治: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人总是受束缚的,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是不仅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我们都有各自的社会角色,肯定会由各种各样不自由的地方存在。但我觉得我们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做事的原则,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就能在天地间不卑不亢,这就是我定义的“自由”。

  现代人之所以不幸福,我认为是因为没有价值核心,鲁迅先生当时弃医从文,也是因为他认为国民幸福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人们的精神都已经是这样的了,治疗他们还有什么意义了呢?今天的国民幸福和鲁迅先生那时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虽然物质生活比从前提高了,但我们的价值观依然还是混乱的。没有价值核心就无法定义自己的幸福,你可能在这一瞬间觉得满足了,但你无法确认你的幸福。

  我觉得我们国家不缺少成功,我们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生命力也十分顽强。虽然我们并有像美国一样强大的商业文化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但我还是以咱们中国人为骄傲的。

  从人生经验的成功来讲,我觉得是需要全方位的。作为中国人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巩固幸福感的重要根基。另外我绝对不会忽视财富的问题,因为财富能带给你自由。这些加在一起,你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追求财富的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美满的家庭,我觉得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