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企業來經營
----“台灣之光” 張振武的职业道路
張振武升任諾華亞洲區總裁
被喻台灣製藥界的台灣之光
諾華公司(Novartis)日前宣布一項人事命令。現任台灣諾華總裁張振武2011年1月1日升任諾華亞洲區總裁,這是諾華藥廠拔擢亞洲人擔任要職的首例,張振武也創下台灣製藥界專業經理人升任跨國藥廠最高職位的紀錄。 了解全球製藥業生態,就知道像諾華這種重量級的跨國藥廠,要讓一個亞洲人擔任亞洲區總裁有多麼不容易,若不是累積足夠的實力是很難冒出頭的,但是張振武辦到了。九年前首次來台擔任楊森大藥廠總經理時,不到40歲的張振武被喻為是本土藥廠總經理最具潛力的黑馬。2006年底被諾華挖角,接任台灣諾華總裁,至今剛好滿四年。
張振武表示,在他接手台灣諾華總經理之前,諾華就是體質不錯的藥廠,他只是將公司「翻新」一下,用本身的管理能力與領導力,讓員工不要只滿足現狀,好還可以更好,藉以激勵大家的潛能。以諾華最重要的降血壓藥-得安穩為例,四年前得安穩已是市場第二大產品,市占率也領先,但是張振武認為不能因此自滿,他用鼓勵的方式讓大家知道還有成長的空間。到了今天,得安穩不僅是降血壓的第一品牌,銷售數字是四年前的4倍,而且服務兩倍的客戶。張振武說,經過四年來一個磚一個磚的堆砌,如今的台灣諾華營造出令人稱羡的企業文化、靈活的團隊,以及充滿創意,吸引一流人才加入諾華,成為製藥界最令人景仰也是最具競爭優勢的藥廠。升任諾華亞洲區總裁後,包括: 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孟加拉等國家,都是張振武的管轄。問他擔不擔心升職後,台灣諾華的營運方向會受影響。張振武強調,這四年他將錨打的夠深,加上台灣諾華擁有一流的人力與活力,相信未來在新任總經理以及他個人與台灣諾華的夥伴繼續打拚下,台灣諾華仍然有挑戰第一大藥廠的機會(目前第二名),台灣藥界也對這位「台灣之光」的優秀總裁獻上滿滿的祝福。
張振武先生於1989年自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MBA學位後,旋即被瑞士山德士藥廠(Sandoz為如今諾華藥廠之前身)網羅,正式踏入製藥產業;歷經在港台三年多擔任業務發展經理與行銷處長二職,在1992年調派至香港,專責中國事業開發之任務,為山德士藥廠在中國市場之先鋒,不僅發展出對中國市場之策略性發展計劃,也實際建立業務據點、招募業務人員。1994年,張先生加入了上海莊臣公司(S. C. Johnson);二年期間,歷經業務發展處總監與中國華南/香港地區業務總監之職,更使莊臣在中國華南區營業收入在一年內達倍數增長。1996年,葛蘭素威康藥廠(Glaxo Wellcome)延聘張先生擔任華北地區總經理,領導行銷、業務、事業開發、財務、人力資源、資訊與行政各部門,並在華北地區達成同業間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領導地位,同時期所精心訓練出之管理人員離職率為零。1998年,張先生加入了必治妥施貴寶藥廠(Bristol-Myers Squibb)擔任中國分公司之董事及副總經理,管理當時中國藥界最大的業務團隊,也使業務生產力攀升至業界前三名,透過各項創新的專案,提昇業務的成長並降低呆帳風險。2000年,張先生接受了一項特別任務安排,舉家遷至美國,擔任必治妥施貴寶美國總公司之行銷處處長,負責該公司最重要的降血脂藥物在美國本土市場之行銷工作;從短中長期之策略規劃,產品生命週期之管理,到新劑型之開發、市場評估、專利展延等全方位之管理。2001年,Johnson & Johnson借重張先生長期經營大陸市場之經驗與國際觀,延攬他加入西安楊森藥廠,擔任業務暨行銷副總裁,管理中國最成功的外商製藥企業。由於台灣分公司組織發展的需求,張先生於2002年1月,調昇台灣楊森大藥廠總經理一職。2006年底被諾華挖角,接任台灣諾華總裁;2011年1月1日升任諾華亞洲區總裁。
他的領導哲學:
n 信賴、尊重、關懷、正直
n 成功與榮耀歸給部屬,失敗則與其一同擔當
n 深信溝通的重要性,且力行公開、持續與一貫地溝通方式
n 聘用最優秀的人才,給予最好的訓練與發展的機會
n 發展學習型與教導型組織,員工都要能對同仁開設不同教育課程
n 不論事情成功或失敗,總是經由正向思考來評估過程與結果
經營理念:
n 沒有不可能的任務
n 尋求雙贏/多贏
n 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企業來經營
n 賺取利潤最好的方式是有效投資、提高效益,不是控制費用
n 綿密的執行力,遠比策略的訂定更加重要
冒险进入制药业,挑战未知
原本一心一意要当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诺华(NOVARTIS,全球第二大药厂)亚洲区总裁张振武,就给了自己一次冒险的机会,进入了如今人人称羡不已的高成长产业:制药业。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念MBA的暑假,不巧碰上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知名的投资顾问公司取消征才名额,张振武只好选择宝侨(P&G)药品部门,没想到短短3个月的实习经验,却因为特殊的商学背景,吸引多家制药公司提供他工作机会。但他对制药业实在太陌生,连这个产业的正式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也是查字典才知道。再加上没有任何医药或生物科学背景,在当时制药业中是少数中的少数,他完全没把握自己能不能做得来。 但他念头一转,突然想到:既然公司敢给我机会,为什么我不敢接?如果他们认为我可以,我又为什么觉得自己办不到而放弃机会?最后他接受了山德士(SANDOZ,诺华药厂前身)的工作。
游刃有余就无法激发潜能 :张振武永远记得,几年后有次到山德士美国总部面谈,准备接下某个他认为在能力范围内、业务内容熟悉的新职务。没想到老板却对他说:「这份工作你绝对游刃有余,对你和公司来说,风险也最小。但是它无法激发你更多的潜能(But that doesn't stretch you enough)。」 这句话,成了他日后转换工作时的核心原则,面对新人应征,他也总以这句话鼓励对方。 但回头再看过去,也不是每次选择都有很完美的结局。他也曾过度低估工作的难度,上任1年便打退堂鼓。但是,可以因此断定这次的决定是错的吗? 如果就单一事件的结果而言,似乎是一次错误的决定,但拉长时间来看,其实根本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 对张振武来说,虽然结果不如预期,「但是我的生涯充满了动态,累积了不同经验。」
诺华中国:2004年,诺华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为15.6亿人民币,而2008年诺华中国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33亿人民币。苏州诺华总经理兼项目总监卡特瑞透露,相比2008年,2009年诺华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达40%,按此计算,诺华中国2009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6亿左右。 近年来,诺华总部开始日益重视中国市场。2005年,诺华中国区升格为直接对瑞士诺华全球总部报告的独立区域市场。在此之前,诺华中国区从属于设在新加坡的诺华亚太区总部。 2009年11月初,诺华一周内在中国出手约14亿美元。在上海,诺华投资了10亿美元兴建中国最大的医药研发中心,另外的2.5亿美元投资位于常熟的工厂,用于尖端的研发技术和一流的生产设备,余下的钱则被用来收购浙江天元85%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绝对控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