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会说“娜”真美


能打会说“娜”真美

王旭明

 

中国女网一号李娜创造了中国女子网球的辉煌,这是不用多说的了,“能打”是娜姐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看家本领,说她是中国女网的当家花旦一点不为过。我不懂网球,打法战略一点也说不上来,只能从战绩上为她竖大拇指。我更欣赏的是,她在能打的同时,还有会说的品质。能打会说,“娜”才真美啊!

李娜的会说,相信每一个看过她接受电视采访的人都有感受。这首先源于她的真诚。比如有记者问她:“进入半决赛后是否紧张?”她说:“进入到半决赛当然有点紧张,因为我昨晚没睡好。我丈夫睡觉时总会打呼噜,我大概每一个小时都会醒一次。”她少有东方式的含蓄,少有那含蓄中多多少少存在的假。她时不时的批评国家训练体制,记者反问“是不是嫌挣钱少啊?”她直截了当的回答记者:“谁会跟钱过不去啊?”回答对进入澳网决赛的感受时,她也一改我们习惯的“我要努力”、“我还有很多不足”之类的“谦虚式”表达,而直抒胸臆“很高兴能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女单决赛的选手。”说到这里还不忘再真诚一下,“我总是在创造第一。”瞧,面对成绩、对自我的评价和心情,这些敏感甚至有些难为情的话题,李娜一改常人所为,不绕弯子,不躲猫猫,想啥说啥,直来直去,自然会赢得国外朋友的好评。有人说,在姚明和刘翔接近职业生涯晚期之时,李娜是体育界最好的“国家形象”。我以为然。

还有就是她的幽默。当然不是《同桌的你》,那是傻乐。幽默是智慧与思考的结合,是聪明与美学的混搭。在问及如果有球员高薪聘请她的丈夫执教,她是否会放手时?她说:“目前不行。不过我退役之后会同意他去的。”再问他夫妇两人如何分配收入,李娜回答得更加巧妙而干脆:“他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李娜刚刚进入八强赛,有记者问,如何形容这一战绩时,她笑称别把芝麻大的事儿说成西瓜那么大,夺冠了,估计就跟西瓜差不多大了。现场很热闹,尤其是不断呐喊加油的中国观众,中国观众在加油的同时还特别喜欢支招。李娜笑着对英国主裁说:“请球迷别教我怎么打球了,我的教练会跟我说。”李娜出席的新闻发布也会总妙语不断,特别赢得国外记者喜欢。有人问她,哪来的这种幽默感,她以幽默回答幽默:“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不用学。”听着她一连串的幽默话语,活脱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生动的中国姑娘,“娜”真美!

当然,作为一个优秀运动员,会说还不能仅仅停留在真诚和幽默层面上,讲话也需要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这就需要理性的思考。李娜对中国的网球和体育事业还是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独特表达的。比如,她在回答她取得的骄人成绩引起如此瞩目时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网球发展时间短,一点点成绩也会被当成突破。如果真的像澳大利亚和美国这样历史很悠久的国家,其实我做到的这些也没什么。”瞧,对自己分析得多么冷静客观。当她进入半决赛之前,人们问她如何进入决赛,她回答:“一场比赛代表不了什么,每一场比赛都不一样。我知道决赛是一场艰难的比赛,但我还是会很享受的。” 在分析中国国家队的管理体制不足时,李娜曾经说:“国家队有很多体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将队员成绩和教练奖金挂钩,应该会更好一些。”她非常赞成网管中心放飞的改革,这些都是她理性思考后的表达。

还有,别看李娜外表好像是个大大咧咧、瞒瞒顸顸的,但内心还是很细腻的,而内心的细腻在表达上就产生了感动人心的效果。比如她在无缘冠军之后,谈起丈夫姜山时,没有习惯的调侃和幽默,只有感动:“包箱里穿黄T恤的是我的丈夫,我想对他说,不管你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跟随你到永远。”真可谓情深意浓啊!

能打球的李娜还会说,说得那样真诚,说得那样幽默,说得那样理智,说得那样感动,真是会说啊!我和许多观众一样,被她的球技征服,更被她的表达征服了。看看我们生活的四周,能干好一件事的人不少,能干好同时又能说好的甚少。当然干不好说得好或干不好也说不好的,就更不值一评了。最可惜的是,打得好、干得好、做得好、行动好的人,为什么不能也说得好呢?要想说得好,靠天性,也要靠后天的努力和不断地训练以及知识的积累。当然,首先是态度问题,瞻前顾后、自私自利、头脑空空,给你“发言的机会”,你也发不好言的。

能打会说“娜”真可美!那真美的是包括体育在内的各行各业中都涌现出一批会做又会说的人,那社会才真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