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衣究竟在讽刺谁?


    皇帝的新衣究竟在讽刺谁?

       【续写《皇帝的新衣》】

          ■ 洪烛

   当孩子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时候,安徒生的那篇童话就及时地结束了。没法往下写了。再写下去,童话就不是童话了,而是成人小说了,甚至彻底变成历史本身。我开始想像那种场景:伴随孩子的一声尖叫,是可怕的寂静。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皇帝,包括骗子,也包括街道两旁的观众。孩子只是本能地道出真相,却使那些明知是假相而不敢说的成年人受惊了。他们没有附和,没有证明孩子的正确,也没有哄笑的胆量。甚至担心受孩子连累,遭到皇帝的报复。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沉默。这大大减轻了皇帝的尴尬。他没有反思,只是安慰自己:不要跟小孩一般见识,饶了他吧!然后就当什么也没听见,返回皇宫。

   直到皇帝的背影在视野里消失,夹道欢迎的群众才获得解放,顿时眉飞色舞,一边议论皇帝的可笑,一边争相上前夸奖孩子的勇气。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勇敢无形中也反衬出自己的怯弱。

   人们以为安徒生《皇帝的新衣》仅仅是在讽刺皇帝。错了,它也是在批判麻木的看客。当看客在事实面前视而不见,或者说在假相面前守口如瓶,等于默认骗子的行为,无形中是在支持欺骗:既纵容骗子对皇帝的诈骗,又许可了皇帝对群众的隐瞒。如果我站在围观的人群里,而又未像孩子那样实话实说,我也不能说是无辜的。这篇童话,和鲁迅一系列抨击国民劣根性的杂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很多人都把它当成笑话。它表面上是喜剧,其实是悲剧,述说了成年人的悲剧。孩子的尖叫刺激了皇帝,却未能把那些看热闹的成年人从浑浑噩噩的梦中惊醒。他们忘掉自己也长着一双眼睛,长着一张嘴。

   皇帝第二天继续裸身巡视,展览自己的第二件时装。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鼓励,再一次喊出皇帝没穿衣裳。而大人们依然沉默,没有表情。跟皇帝一样假装没听见孩子的呼喊。等到皇帝远去,他们又围住孩子,称赞他这回叫得更嘹亮。

   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如果说孩子第一次叫喊是出于本能,后来己逐渐带有做秀的嫌疑。是一种对勇敢的表现欲,为了继续获得大人们的赞赏。

   孩子仍然在不断地指出真相,但他的心态己越来越不真实,越来越不自然。是为叫喊而叫喊,或者说,是为了获得喝彩而叫喊。他不再是孩子了。不再是原先那个孩子了。几天之内他仿佛就长大了。他明白了别人对自己的需要,明白了哪些人需要自己说出另一些人不希望听见的真话,而自己恰恰能从中实现存在的价值。

   他仍然在喊皇帝没穿衣裳,却己像喊口号一样熟练。甚至,这句话快变成他的口头禅了,脱口而出, 张口就来。大人们的鼓励培养了孩子的条件反射。喊到最后,孩子己像歌星走穴演唱一样,为赞美所雇佣了。他是最廉价的一个敢死队员。

   这座城市的成年人,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把话语权移交给一个孩子,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沉默原本可以原谅的,可他们中的某些人不该纵恿一个未成年人去替自己冒险,让他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难道你们自己没长着嘴吗?

    后来,皇帝因为怕冷,不得不穿着厚厚的毛皮大衣巡视。那个出惯了风头的孩子仍然不放过他,或者说不舍得放过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他喊道:这不是那个不穿衣服的皇帝吗?

   事后,他获得大人们加倍地拥戴:小机灵鬼,今天学会改台词了。瞧,皇帝都怕你了,不敢正眼看你呢。

   长大了的孩子颇有点飘飘然。

   以后再给那老东西来点更历害的。当别人这么鼓动的时候,孩子开始捉摸怎么花样百出地编一些新台词了。

   再遇见缩头缩脑裹着冬衣的皇帝,孩子追上去喊:皇帝,你今天怎么穿衣服了?干嘛穿啊,光着多好啊。

   这己带有挑衅的意味。他忘掉自己己成年了,皇帝不再把他当少儿来对待了。

   果然,皇帝恼羞成怒地喝令卫兵:把这个造谣犯给拿下,堵上他的嘴。

   皇帝总有办法让一个孩子变成哑巴的。

   可即使在这时,那些推动孩子当炮灰的大人们,明明长着嘴,还是保持着沉默。连一句声援落难孩子的话都没有。仍然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

   头脑简单的孩子不仅仅是被皇帝封杀的,他同时也成为那一班精打细算的成年人的牺牲品。他想逗弄皇帝,挑战皇帝的忍耐限度,却没想到自己也被别人玩了。他玩过火了,惹火烧身,却连一个救火的人都没有。甚至还有人嫌他玩得不够,没能跟皇帝同归于尽。

   皇帝成了骗子手中的玩具,孩子也同样不幸,成了一班胆小鬼与看客的玩具。玩着玩着,就玩丢了。丢掉了,并没有谁心疼。

   救救孩子!

   别老把孩子当童工来使,当刺客来培养。你们需要安会感,孩子也需要的。有什么话,你们自己不会说吗?孩子是被皇帝封杀成哑巴的。而你们,是自己让自己装成哑巴的。

   当骗子欺骗皇帝,皇帝欺骗你们,你们欺骗自己,说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也罢了。不该去欺骗一个孩子,跟他说逗弄皇帝是一件很好玩而且没有危险的事情,挑战皇帝才会成为英雄……你们救不了孩子也罢了。救救自己吧。别让孩子冒险,别让孩子受害,就等于救孩子了。

北京往事 (平装)图片《北京往事》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中国所有节日都是美食节?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  洪燭   台湾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北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火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火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者,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運的,我們則是因為讀它而幸運的!

作者簡介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空》…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北京A to Z》(英文版)新加坡出版公司鲁迅为什么诅咒长城? 

    《北京A to Z》(中文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著者:洪烛 李阳泉

西施为什么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慈禧一生中哪一天不敢穿旗袍?[图]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中南海为办公室?【图】毛主席在哪家图书馆办过特殊借书证?[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的恋爱史【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毛主席为何爱吃武昌鱼?[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在西域遇见香妃【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

 

京杭大运河是死是活?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大陆版)百花文艺出版社
  ■ 洪烛《北京的金粉遗事》(海外版)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 

 

中国美味礼赞《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西方人眼里中国食品有哪四大发明?[图]《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老北京人文地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