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宫”楼市难抑炒客热钱


     5000亿资金挤出楼市,这或许是相继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最直接的成效,楼市随之降温。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挤出的5000亿炒客资金,其实已经在楼市赚得盆满钵满,并不会因为政策调控而丧失其继续逐利的锐气。近期,火爆的黄金市场,这也恰恰印证了炒客资金的“墙头草”特性:哪里有机会,就奔向哪里!它绝不会在一棵书上吊死。

     在各个行业,嗅出投资炒作的商机,并卷动一笔数量巨大的资金蜂拥而入,这是职业炒家令人钦佩的能力。这也恰恰说明,职业炒家绝不会因政策的变动而固守堡垒,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抛出筹码,获利转身其他领域。看着楼市的炒作空间被逐渐挤压,定向与房地产有同样炒作空间的黄金市场,可谓是踩到点步。中东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动,牵动着各国投资客的心,随着石油价格再创新高,黄金价格也逐渐创出新高。这也给国内炒家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抽身楼市,疯炒黄金的机会。

    从几年前的“炒茶”、“炒矿”、“炒菜”、“炒豆”等事件来看,一路炒来,除了让一部分非专业人士跟风高位而惨痛割肉外,对炒客而言,并无大碍,反而是越炒越猛。

    然而,反观国家政策,虽然在每个时间段都出台了相关的针对性政策,但是,并没有扭转这种始终跟着炒客资金走的政策被动行动方式。回想之前所有与炒客资金相关的政策动作,并不是在事先预知炒客动向就先期做出,而总是在社会反应呼声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才做出一些被动“弥补”,以平息社会舆论压力。可见,控制炒客热钱的流动性,防止其对整体市场经济局部的破坏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引导和规范这笔热钱流动趋势,尚需全局、科学的布控与监测。

    市场就像一个永远不可能没有裂缝的蛋,总是会被炒客的热钱嗅到商机的缝隙。然而,通过一味的政策调控,显然是难以修补这些裂缝的。即使,要通过政策来调控,那么最好还是制订一些“防患未然”的远见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