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小公共“大”起来


让更多小公共“大”起来
 
昨天,温州市瓯海区城管与执法局悬挂了“公厕开放”指示牌。从2月17日起,温州市共有首批100家沿街(含小巷)的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公厕免费对公众开放。首批公厕开放的单位涵盖市直和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18日钱江晚报)
沿街单位的“公厕”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的确是个值得大家兴奋的事儿,虽然这样的事“不足挂齿”,虽然出门在外因内急而“找不着厕”的尴尬情形并不是很常见,但假如一些城市都能这么做,诸如去年网帖曝光上海街头一女子因找不到厕所而当街“方便”的那一幕肯定不会发生了。
大家都清楚,单位公厕通常是只向本单位员工开放的“小”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因为员工人数不多,多处于闲置状态,如今对外开放,变成“大”公共,无疑不但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从细微处体现出政府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的人文关怀,也不失为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就在最近,有报道说,部分部委食堂对社会开放,迅速得到社会舆论的一片好评,因为这样做不只是满足了民众对部委机关的好奇感,体现出一种开放姿态,更重要的是给社区居民组织参加活动解决了就餐难题,虽是举手之劳,却让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实惠,其实正是开了小公共大服务的先河。
温州和中央部委的做法很受公众欢迎,也很值得借鉴和效仿。其实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挖掘”,比如一些单位的体育活动场所、会议室等,这些“小公共”都可以“大”起来,这么做可能给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给自身带来一定的麻烦,还可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支出,却在优化城市公共管理、整合、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让为民、便民、利民理念得到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