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碣阳书斋如约而至的凌波仙子
董宝瑞
昨天是立春。立春又称“打春”,春之始也。今天,亮一亮立春时节碣阳书斋如约而至的凌波仙子。
在百花中,余独爱水仙。每到春节,笔者必养一两盆水仙,已近30年。今年1月四五日,又把两个大一点的水仙头放入水中,一头从小年那天开花,到立春时已经开得纷纷扬扬;另一头到除夕时也绽放花蕾,到立春时也怒放了。
1992年12月,笔者曾写散文《水仙恋情》,谈了自己养水仙的经过与感悟。全文如下:
天寒岁暮,在斗室里养上一盆水仙,待迎春时节尽情观赏那瓷盆清水,彩石细根,翡翠般的绿叶,白玉似的花朵,当是每年冬末春初,新年春节最惬意的事。
我记不得从何时起就仰慕这百花中的“凌波仙子”了,无奈家居小城,多年只能从国画大师的佳作中窥视水仙的质朴娟秀,从画报和银幕、荧屏里领略水仙的清淡幽雅,却无缘观赏到一盆近在眼前、真真切切的水仙。好在家乡山雄水美,常常引得远方的文人墨客驻足,也使自己有幸结识一些有名的作家、艺术家为友。记得是独生女儿两岁那年冬天,我有机会又到北京部队作家刘大为的客厅逗留。在他的“无声诗斋”里,我发现在清雅的小型瓷盆中用水泡有一两个蒜头似的花球,便问其中的奥妙。他笑着介绍说这是水仙,并顺口吟了一句宋朝诗人刘邦直的诗:“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从他口中得知,他每年冬天都养两三盆水仙,待新年、春节到来时让满屋溢满幽香,充满清淡的气息。我恍然大悟,继而艳羡不已。他似早已品透我的心思,拿出一个尚未置入水中的水仙球,说:“知你要来,特意给你备了一个,拿回去养养试试,权作给你带回一捧清香吧!”接着,他详细介绍了养水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北京归来,我找了个碗,放上清水,催其展叶、绽蕾。只是,我居住的“碣阳蜗居”不向阳,冬天显得阴冷一些,花儿长得极慢。这样也好,那冰肌玉骨的洁白花儿竟拖至春节时竞相开放,一下子给家人团聚带来不少美趣,可谓是歪打正着吧!
从那年冬天起,我养水仙已有十余年了。这中间,有着不少苦涩甘甜。记得有一年冬天,到北京出差的机会晚了一些,水仙球买来迟了,为使它赶在春节期间展示那动人的盈盈玉貌,我白天把它放置窗台,夜晚移到炉旁,费尽苦心,到底令其起到岁暮迎春的作用,也算摸索出点养花之道。还有一年,却苦透了我。那年也养得迟了一些时日,整天移来挪去,忽萌奇想,不如将其放置机关新安的暖气前。我说干就干,却忘了室外冰天雪地,水仙耐寒也有个限度。从家到机关不足 300米,那翡翠般的绿叶,白须般的细根,一走一过,竟全冻坏了。我后悔不迭,以后再也不敢干这样的蠢事了。
前几年,我购置了一个精美、古朴的陶质水仙花盆,每岁暮尽,即在机关的办公桌上养一盆水仙,惹得同事们倾慕不已。每到花开盛时,同一个办公楼上的文化馆搞摄影的老唐,必来连摄几“影”,留下高雅圣洁的凌波仙子的玉容。1988年深秋时节,我赴南国桂林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农村文学社团发展研讨会,途经武昌看望在武钢设计院工作的中学同窗密友郭守恭,请他爱人高鞍给购来几个水仙球,自己留了一个大的,其余的都送了人或被人“索”去。这水仙球,没想到是水仙中的比较名贵的一个品种。后来,我才知道,水仙不仅产自福建漳州,浙江和两湖一带亦为水仙产地,时至今日湖北山区尚有野生水仙发现。我带回来的,可能不是漳州产的水仙,而是湖北产的水仙,且是宋朝著名理学大师朱熹赞誉过的一个水仙珍贵品种。朱熹在其诗中叹曰:“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这一品种,花被六裂,呈盘状,玉白色,托着花被中心的金黄色杯状副冠,分外婧丽,真似金盏银台。这个水仙球在鳞茎中饱存养料,蕴孕着六支花箭,每支花箭射出六朵“黄冠白玉英”。长得也极快,没到新年花就开得收不住了,闹得满室幽香扑鼻。它“玉貌盈盈翠带轻,凌波微步不生尘”,时常给人以一种飘飘欲仙之感。每天沉醉在那清淡幽雅的花香之中,文思也似乎敏捷多了。我想,这也许是我苦恋“凌波仙子”数载如一日,那”香中称淡妙”的花中奇葩回报给我的一点美意吧!
水仙,不仅能给被寒意包围的隆冬带来不少美意,还能陶冶人的性情,纯洁人的灵魂。近些年,我每年都想方设法从大都市多购几个水仙球,送给自己敬重的老同志。以水仙作“礼”,是在养水仙的过程中自自然然产生的。我不管别人怎么看,自觉高雅脱俗。一个水仙球值不了几个钱,可表达的那一点小小敬意,却胜过名贵的烟酒糕点,其中寄托的诗情画意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多希望,逢年过节,人人都选择这样的礼品,倘若世事如此,我们身边的世界不就显得纯洁得多了么。也许是受我这点挚情的感染吧,一直关心我的成长和工作、学习的老同志,年年等着我去送这份实在微不足道,且又充满清新的小小礼品,送得晚些还挨叨念。听着那叨念的话语,我如同饮了一樽窖藏千载的美酒,心中充满醉意。我别的办不到,在新春佳节到来之前,为走向暮年的老人,呈上一点清翠、一点芳香,何难之有!
这两年,我有幸侨迁新居,居室在冬季有了暖气,养水仙不必局限在办公室了。只是,也许怪暖气烧得太好的缘故,或是那宽敞明亮的客厅保温性极佳,水仙置于其中,长得飞快;而且不仅如此,不知怪啥,那“翠袖”甩得太长,营养吸收太多,反使花蕾太小,无法绽出大朵的“黄冠白玉英”。如今,我正苦苦琢磨,如何控制水仙的叶子长势太猛,使花儿开得大些。生活就是这样,乐趣总是伴着苦闷。可细细一想,没有苦闷,乐趣的味道又从哪儿陡增呢?苦中才有乐呀!居住条件改善了,不见得处处如意,处处如意了,新的苦闷就会出现。这可能是我多年钟爱的“凌波仙子”赐予的新的启迪吧!
“碧江香如楚云飞,销尽冰心粉色微。”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我多么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天寒岁暮之际,也养养水仙,给充满乐趣的新生活添上一点雅意,让“凌波仙子”这冰肌玉骨的新春使者飘进千家万户,散发出满世界的清馨和纯情。
摄影:董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