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年过目难忘的读物
龚明德
今年过目的读物,除了为了衣食而必看的教研材料外,较为难忘的有点儿意思的书,新旧皆备,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其实我的阅读偏好,也就在我打工的职业上,这是我比我的其他同龄人要幸运的。
我弄中国现代文学的考据和版本研究,说穿了,就是寻找读写之乐子的“自慰”,在我这里真没有多大的自我神圣感。别人怎么评价我的劳作,不是我能掌控的,但我自己就是觉到了一种探究之愉悦,我才一直弄这个看来相当枯燥的做工的。
十多年前,有幸与同行谢泳一块在成都玩儿了好多天。在闲聊中我把巴金一九八七年秋在成都当面说给我听的他的一封书信被迫删改的事情,给谢泳说了,记得还把巴金送给我的他的这本书信集遭删改了的撕换了页码的地方“现场”让谢泳观摩。几年后谢泳在一篇文章中,把这件私下说话公开了。但是,弄巴金研究的人们大多都在忙着建造自己的“大体系”,我还没有发现有关注这个小小文学历史细节的人。
今年我细细读过的书中就有这本恢复了巴金书信原貌的价格不菲的正书名也为《雪泥集》的“巴金杨苡书简劫余全编”,上海远东出版社今年一月印行,长十六开,不足十六个印张,定价高达八十元。被一九八七年五月北京三联书店版删改了的那封书信的手迹,就原样原色印在这书的第一百五十一页上。其实,当年真是大惊小怪了,不就是一段巴金个人的看法嘛!当年被令不删改就不能发行的那一段原来仅仅是这样的话:“刘宾雁的确讲得不错,我听见不少人这样说。可惜我自己没有听到,据说他认真在考虑问题,看得较深一些。而且他敢讲,有胆量。”
新旧两种《雪泥集》都有一个长注,被删改了的这一段仅仅把“刘宾雁”删成了“刘”,再加补一个足以混淆内容所指的注释,注释中含有“刘真”、“刘宾雁”和“刘绍棠”三个刘姓作家,原版《雪泥集》的出版者就以这三个人的不确定性来保护自己,可笑之极了——也更可悲!
估计是我最早动手给巴金编印了一部书信集的缘故,我对巴金以及其他大陆民国年间的文人和作家的书信手迹特别喜爱,只要碰到了,无论多贵,我都要设法弄到手。一〇年我还得到了附有巴金致姜德明书信彩印手迹的再版本香港文汇出版社本年七月出版的《与巴金闲谈》,以及巨册十六开本的文化艺术出版社本年六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的第一辑《信函卷》。后者全是巴金写给他的友人和巴金友人写给巴金的书信手迹,虽然不是原大原色彩印,但是毕竟仔细点儿还是可以看得清内容,而且内容几乎全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
我是在八月邮购到巨册十六开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的第一辑《信函卷》的,那时我刚从骨科医院手术出来,在家里养骨伤。疼痛难忍的间隙,我就靠这一部手迹本来转移注意力。还真奏效,我不仅细细读完了这部二十多个印张的书,还用左手写下了阅读心得类的考据文字若干篇,都已经或即将公开发表。这部书的问题多得很,但它最大的功用就是把几百封书信手迹给你影印了出来,你可以细细辨认解读。
上海友人送我的一本欧阳文彬签名本《书简情 欧阳文彬藏信选》和我从《炎黄春秋》杂志社邮购到的徐庆全《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也是我今年的读了就忘不了的书。
前一本是去年七月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印行的,我细细读了,一些书信手迹极其删改性的释文还成了我的考据材料。比如,我的老领导王火一九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写给欧阳文彬的一信的手迹被人为抹去了几处,好在原信手迹还勉强看得清,我就对着亮光把抹去了的几处复原,才明白被抹去的其实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学史料中的“信史”细节!前几处被抹去了的是讲欧阳文彬参与负责编刊的《朝霞》是很受山东读者欢迎的,最后被抹去的一处是王火讲他正“由地委调出参加土改戏创作组”,被删去了一句是括注“任务是江青同志交给山东的”。看!多重要的内容,却被删去了!所以,我们这些弄实证研究的对书信和日记还有作品的原稿手迹极其重视。
后一本是徐庆全写的《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厚厚的一本,我也读完了。最让我觉得搞笑的,是我的好早前的文章谈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一些完整段落,都被这位博士拿来了作为他的文章。如果年轻一些,我会跳将起来,但是我现在是毫无这个揭发的冲动了。徐博士的功夫是很了得的,可惜他把书信手迹仅仅作为一种装饰,大量书信都只点缀性地影印了一部分,不少还无法看清。
这一年,我买到手并且细细阅读了还难忘的书信类书籍还有一大堆,比如刚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印行的彩色原样手迹本《曹禺致李致书信》和几年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印行的《现代作家手稿集粹》等都是可以永久保存的读物。
旧书旧刊,我是每个周三周日的上午都有进项的,说不胜说的了。
刚花巨资弄回来的一本《日本侵华之间谍史》,一九三八年三月由汉口的华中图书出版公司公开出版,印了三千册,我买回来就兴致勃勃地读了一遍,真佩服当年的学者的定力,兵荒马乱,怎么可以那么及时就完成了这一部著作呢?其中有一段谈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硬是在以后的现实中完全兑现了……
觅存旧书旧刊,我看可以量力自主地多多购买。因为,阅读这些老旧了的书刊,你不用担心它们被修改了。现今的重印的读物,只要重新排版,多半无法在文字上确保完全复原历史原貌的。
坚守原典纸阅读,是我这十多年四处游说的一个主要内容。我自己,几乎不采用网络信息,因为太多值得重新考索的疑点了。我大量买书,新旧都要。同时我也大量阅读,这是我的职业。一笑。
龚明德
今年过目的读物,除了为了衣食而必看的教研材料外,较为难忘的有点儿意思的书,新旧皆备,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其实我的阅读偏好,也就在我打工的职业上,这是我比我的其他同龄人要幸运的。
我弄中国现代文学的考据和版本研究,说穿了,就是寻找读写之乐子的“自慰”,在我这里真没有多大的自我神圣感。别人怎么评价我的劳作,不是我能掌控的,但我自己就是觉到了一种探究之愉悦,我才一直弄这个看来相当枯燥的做工的。
十多年前,有幸与同行谢泳一块在成都玩儿了好多天。在闲聊中我把巴金一九八七年秋在成都当面说给我听的他的一封书信被迫删改的事情,给谢泳说了,记得还把巴金送给我的他的这本书信集遭删改了的撕换了页码的地方“现场”让谢泳观摩。几年后谢泳在一篇文章中,把这件私下说话公开了。但是,弄巴金研究的人们大多都在忙着建造自己的“大体系”,我还没有发现有关注这个小小文学历史细节的人。
今年我细细读过的书中就有这本恢复了巴金书信原貌的价格不菲的正书名也为《雪泥集》的“巴金杨苡书简劫余全编”,上海远东出版社今年一月印行,长十六开,不足十六个印张,定价高达八十元。被一九八七年五月北京三联书店版删改了的那封书信的手迹,就原样原色印在这书的第一百五十一页上。其实,当年真是大惊小怪了,不就是一段巴金个人的看法嘛!当年被令不删改就不能发行的那一段原来仅仅是这样的话:“刘宾雁的确讲得不错,我听见不少人这样说。可惜我自己没有听到,据说他认真在考虑问题,看得较深一些。而且他敢讲,有胆量。”
新旧两种《雪泥集》都有一个长注,被删改了的这一段仅仅把“刘宾雁”删成了“刘”,再加补一个足以混淆内容所指的注释,注释中含有“刘真”、“刘宾雁”和“刘绍棠”三个刘姓作家,原版《雪泥集》的出版者就以这三个人的不确定性来保护自己,可笑之极了——也更可悲!
估计是我最早动手给巴金编印了一部书信集的缘故,我对巴金以及其他大陆民国年间的文人和作家的书信手迹特别喜爱,只要碰到了,无论多贵,我都要设法弄到手。一〇年我还得到了附有巴金致姜德明书信彩印手迹的再版本香港文汇出版社本年七月出版的《与巴金闲谈》,以及巨册十六开本的文化艺术出版社本年六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的第一辑《信函卷》。后者全是巴金写给他的友人和巴金友人写给巴金的书信手迹,虽然不是原大原色彩印,但是毕竟仔细点儿还是可以看得清内容,而且内容几乎全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
我是在八月邮购到巨册十六开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的第一辑《信函卷》的,那时我刚从骨科医院手术出来,在家里养骨伤。疼痛难忍的间隙,我就靠这一部手迹本来转移注意力。还真奏效,我不仅细细读完了这部二十多个印张的书,还用左手写下了阅读心得类的考据文字若干篇,都已经或即将公开发表。这部书的问题多得很,但它最大的功用就是把几百封书信手迹给你影印了出来,你可以细细辨认解读。
上海友人送我的一本欧阳文彬签名本《书简情 欧阳文彬藏信选》和我从《炎黄春秋》杂志社邮购到的徐庆全《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也是我今年的读了就忘不了的书。
前一本是去年七月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印行的,我细细读了,一些书信手迹极其删改性的释文还成了我的考据材料。比如,我的老领导王火一九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写给欧阳文彬的一信的手迹被人为抹去了几处,好在原信手迹还勉强看得清,我就对着亮光把抹去了的几处复原,才明白被抹去的其实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学史料中的“信史”细节!前几处被抹去了的是讲欧阳文彬参与负责编刊的《朝霞》是很受山东读者欢迎的,最后被抹去的一处是王火讲他正“由地委调出参加土改戏创作组”,被删去了一句是括注“任务是江青同志交给山东的”。看!多重要的内容,却被删去了!所以,我们这些弄实证研究的对书信和日记还有作品的原稿手迹极其重视。
后一本是徐庆全写的《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厚厚的一本,我也读完了。最让我觉得搞笑的,是我的好早前的文章谈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一些完整段落,都被这位博士拿来了作为他的文章。如果年轻一些,我会跳将起来,但是我现在是毫无这个揭发的冲动了。徐博士的功夫是很了得的,可惜他把书信手迹仅仅作为一种装饰,大量书信都只点缀性地影印了一部分,不少还无法看清。
这一年,我买到手并且细细阅读了还难忘的书信类书籍还有一大堆,比如刚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印行的彩色原样手迹本《曹禺致李致书信》和几年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印行的《现代作家手稿集粹》等都是可以永久保存的读物。
旧书旧刊,我是每个周三周日的上午都有进项的,说不胜说的了。
刚花巨资弄回来的一本《日本侵华之间谍史》,一九三八年三月由汉口的华中图书出版公司公开出版,印了三千册,我买回来就兴致勃勃地读了一遍,真佩服当年的学者的定力,兵荒马乱,怎么可以那么及时就完成了这一部著作呢?其中有一段谈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硬是在以后的现实中完全兑现了……
觅存旧书旧刊,我看可以量力自主地多多购买。因为,阅读这些老旧了的书刊,你不用担心它们被修改了。现今的重印的读物,只要重新排版,多半无法在文字上确保完全复原历史原貌的。
坚守原典纸阅读,是我这十多年四处游说的一个主要内容。我自己,几乎不采用网络信息,因为太多值得重新考索的疑点了。我大量买书,新旧都要。同时我也大量阅读,这是我的职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