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徐珂编撰。这本书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汇辑关于有清一代的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的事迹,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时间上至顺治下至宣统。
《清稗类钞》有舟车类一章,汽车一节“俗称火车,又称火轮车。其制以汽机为原动力,曳引客车、货车行驶于铁路之上。其装设汽机之车,谓之机关车,俗称车头。”
还有小汽车一节,“英人杜兰德于同治乙丑七月,以长可里许之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人诧为妖物。旋经步军统领饬令拆卸,羣疑始息。自是而后,遂有淞沪铁路矣。”北京的王公大臣被“火车”吓坏了,这条铁路就被拆掉,但是上海人没有抵制火车,就有了淞沪铁路。
在摩托车一节记载到:“俗称汽车,又称机器车,日本谓之自働车,京师、天津、上海多有之,用挥发油涨力或蒸汽力、电力等以动之。用挥发油者最多,其速度每一小时能行一百余里。”“上海租界所有之摩托车,不论其为自乘,为出赁,其置备时,必纳税于工部局,请领填有记号之执照。是车之初运华也,为光绪丙午,湘云首购之,遂为第一号。而西人好胜,耻第一号之为华人所得也,宣统时,使人言于湘云,愿馈银币五千圆,取消第一号,湘云不允。”
据说日本也把火车叫汽车。有人认为:之所以叫“火车”,因为火车原来都是烧煤的,之所以叫“汽车”,因为原来都是蒸汽机,冒汽的。日本人把汽车叫“自动车”,把自行车又叫“自转车(自転車)”。
比汽车还早的还有电车,电车也是先出现在上海。《清类稗钞》载:“沪上通行电车,始于光绪戊申,此为缩短里程宝贵光阴而设,繁盛之都会,诚不可少。且上海租界日辟,户口日增,欧人创之,宜哉!”但是有人认为“租界电车,率为外人资本,非衣食住各物之尚有国产也……尽人而乘电车,则车夫失业,皆将流为盗贼。”徐珂认为:“国人之喜乘电车也,固以无爱国心而然。惟一观于贫人之趋之若骛,则又可知国人之怠惰性成,不可救药矣。盖以粗足自给之人,节衣缩食,视一钱如性命,而乃甘心舍此二三枚之铜币,无所顾惜,或且以工作往还,晨夕乘坐,谓非好逸恶劳,夫谁信之!”
《清稗类钞》还记载有黑车,“京师有某某数处,为黑车停驻待客之所。黑车者,夜行无灯,密遮车窗,使乘客不知所经之途径,故谓之黑。某处有茶肆,欲乘此车者,往饮茶,并预习其一定之隐语,与茶博士言之。茶博士即以隐语为之招一车至,不议车价,来客亦不必与车夫交一言,径上车,车夫即为之送至一宅,推客下车。车夫又以隐语告宅中之人,匆 匆竟去。即有婢女持灯,引客入一所,如巨家之绣闼者,凡所身历,无殊刘阮之入天台也。凌晨,车夫呼门,复匆匆送之原处,亦不索车值也。”刘、阮入天台,是道家的神仙故事,说的是刘晨、阮肇与仙女的“恋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