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语和一位朋友关于《六六年》的评论


       以下是一位朋友“南沙贝”写下的博客文章,我予以转载,并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但我必须说明的是,我一直相信我的这部小说是不会让人真的流下眼泪的,于我,眼泪流下即告失败。

       我相信我的笔力,相信我对小说艺术的掌控能力,我用我的内敛的力量在控制着我的读者的情感流向,我意欲抵达的目的地是————欲哭无泪。我一直以为流泪之作是廉价的,因为煽情并非是一个好作品必备的素质,好作品所欲登陆的目标是直抵人心,且在读者的内心深处唤起悲悯和人道激情。我从写完这部作品起就在追问自己这部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它曾经让我困惑,直到有一天一位热心的读者提醒了我,我一下子被他点醒了:是的,我的主题是救赎,通过这部小说我试图去拯救自己日渐沦落的灵魂,并去感知来自上天的启示。

       有一位年轻的朋友告诉我,王老师,《六六年》是一部不会让任何人失望的小说,我相信朋友此言的真诚,而我自己也毫不谦虚地说,在我写下了《六六年》的最后一笔时,我就知道它会是一部掷地有声的大作品,它会让人们重返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从而唤醒被迫沉睡的历史,警示我们的人生。 

                                 乱世少年

                    ——-《六六年》读后感

 

大年初一,窝在家里整整一天,为的是读这本千呼万唤才到手的《六六年》,掩卷读罢。才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红肿。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很多年以前第一次读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因而喜欢上外国文学。后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也令我迷上好莱坞大片。容易浮想联翩的我思绪在飞:《六六年》以点带面无疑为我们呈现了六六年那个动荡时代,跟《飘》展现时代风貌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六六年》不需要把版权卖给任何人,作者本人王斌仰仗他与张艺谋合作编剧多年的经验,完全可以把它改编成好莱坞大片,取名《乱世少年》,小说和电影同样可以取得辉煌的成绩成为经典名著。

    有人在评论《乱世佳人》时说过:如此动荡的年代,却孕育了一场伟大的爱情,而这场爱情之所以伟大,只因为它诞生在动荡年代。原本就喜欢看悲情故事的我,尽管作者在书中把若若和婷婷的关系停留在暧昧的朦胧的关系上,在我看来它就是一场伟大的爱情,一场铭心刻骨的凄美爱情,一场烙上时代悲剧烙印的爱情。它注定要在时代的洪流里随风而去!

    我也象书中主人公那样陷入了绵绵不绝的回忆当中,很多细节和行为方式都曾经是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很多心理历程我们曾共同拥有,只是我比主人公年龄更小一些,童年更幸运一点。我的回忆随着阅读的深入被一点一滴挖掘出来,那一场充满着腥风血雨的动荡永远不该被遗忘。

    书中除了尾声,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字,依次:“天、地、神、人、路”我咀嚼着它丰富的内涵,从这些单字中悟到了作者所表达的含义,我是这样解读的:

    “天”,代表快乐童年。它是少年心中的理想生活方式,它是明朗的天空,纯净幼稚的幻想和漫无边际的遐想,尽管倒序的开端有着忧伤的的情绪,但章节中都是童趣, 作者巧妙的设下了“欲擒故纵”的局。不了解六六年历史的读者甚至会以为是一篇风花雪月的故事。

  “地”,可以说六六年的风暴让少年回到现实中来(从天上到地下),他满怀热情地追随时代的洪流,社会的突变同样撞击他幼小的心灵,从豪情万丈到迷惑不解,作者抛砖引玉,继而把故事带到疯狂的六六年初期的大字报阶段,少年的内心纠结在矛盾中,有矛盾故事就能引人入胜。

  “神”,这一章是不是被修改比较大呢?我们都听说过这是个造神的运动,但总体感觉作者在声东击西,讲神的不多。(或者我没有读懂神的奥妙。)主要还是集中在少年的心中的矛盾进一步升级,新的人物陆小波哥哥的女朋友出场为悲壮的爱情埋下伏笔。

   “人”,是最精彩的一章,人性的劣根性和善良性,作者都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悲怆少年面对骤然而至的变故,武斗、抄家悲恸之余开始思考人生、苦难的经历让他的思想迅速成熟,他再也不是一名隔岸观火的少年。

  “路”,生命的热血洒在动荡的路中央,狂暴的残斗愈演愈烈,一枚手榴弹结束一对恋人生命之旅的悲剧催人泪下。六六年那一年,成长中的少年跌跌撞撞的行进在飘着红旗四处烈火熊熊的道路上。

    这样高潮迭起,再现六六年历史和小小少年一年成长经历的小说是那样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为少年精准的弹弓命中目标我爽快的开怀大笑;陪伴着少年孤独的愁绪我仿佛坐在垃圾箱上;少年无意间牵着婷婷的小手我焦急想喊:别松手!我常常泪水盈盈地陪着少年委屈地哭泣……

    《六六年》的乱世少年,让我从大年初一穿越了时空隧道做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旅行,感谢作者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