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乃世间一切纷争之源----思想决定命运系列篇之一


读《图解老子》:人世间的一切价值取向都是人为设定的,其中必然充斥着不同个体之间相异的主管判断 这便是世间纷争的根源。 个人感觉太经典了:

 

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认识理解的差异,导致理念的矛盾,信仰的对立,接下来便是冲突,斗争,甚至屠戮、大规模流血和残酷战争。大到国家纷争,小到朋友反目,夫妻别扭,归根结底都是思想不同,认识不一而致。

 

翻开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看看,党派伐异,国际战争,根本的是思想的对立。

 

近代中国史上,革命派认为腐败的清王朝的封建专制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应该推翻并仿照西方建立民主国家;改良派认为中国老百姓思想愚昧落后不具备民主的基本条件,君主立宪是最适合中国的政治体制---这点现在看来具有一定的讽刺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反映的广州起义、电影《十月围城》反映的血腥战争场面即是两股力量,鹰犬保皇派与革命党人之间的你死我活的屠杀与反屠杀的场面

 

国共两党对于中国革命前途认识的区别直接导致了大革命后两党翻脸血腥仇杀, 共产党发动贫苦工农起来当家做主的革命路线引来国民党的强烈不安,后者希望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共和国,思想路线的不同直接导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对共产党实施“血洗”“清剿”,几十万共产党人惨遭屠戮,革命者妻离子散家人亡(包括很多中共领导人)不得不武装暴动,中国重新陷入流血内战;

日本帝国主义错误地认为东亚乃至世界都应该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为其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自不量力地妄想征服统治世界,发动侵华战争,突袭珍珠港,中国和美国人民完全不屈服,以正义的战争回应,把日本军国主义彻底送上断头台;

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的拼命扩张也如出一辙,其征服、瓜分世界的愚蠢想法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抵抗,最后也是可耻的失败。

思想对立导致流血冲突,和解则促成团结协作,如孙中山接受“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革命胜利。

朱元璋称帝后,为防止功臣的威胁不断剪除异己,“炮轰庆功楼”打碎了开国元勋们的功成名就、养尊处优的美梦,而宋太祖赵匡胤的做法比较仁慈,“杯酒释兵权”没有大规模对功臣进行屠戮,做到了双赢;

文化大革命其实也是毛主席阶级斗争路线与刘、邓等经济建设路线的矛盾对立的极端演绎。。。

生活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恋人因为马桶盖放下来还是放上去引起冲突,导致一分两散;还有因为那家餐馆就餐,去哪家商店逛街,旅游目的地争议而大动干戈,最终分手。。。

生意伙伴因为合同的某一付款百分比而合作失败;

公司内部因为某个项目支持与反对而冲突剧烈,反目成仇;

此等事件,不一而足,太多态度了。。。。。

与之相对应,要解决冲突,化解矛盾,可见统一思想,协调认识有多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