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歌》和《传道书》与瑜伽


我越发觉得,读《圣经》需要全球的文化视野参与进去,并加以实证,才能真正读懂。比如以前读《传道书》和《雅歌》,虽是爱极喜极,奈何隔着重山叠嶂,其面貌之晦涩俱缘于我们自身的准备不够,这种准备首先当然是精神上和灵性上的准备,但是文化上的准备也极为必要。
我大致可以估计出,基督徒中能够读懂《雅歌》的不会太多,而能够读懂《传道书》的那更是少之又少,何以故?倒不是出乎智力,也不是信心不够。而是因为这里面所要传达的更近乎另外一个传统,与希腊罗马迥异的传统,它也不是单凭我们的日常头脑就可以理解的。《雅歌》深受历代的神秘主义者和诗人的喜爱。他们本身也往往是神的爱人,是真正的爱神者,而这种爱是如此之稀罕,它构成了通往神与天堂的道路,世间的一切可以全然弃绝,全然放下,人世间的至福在这种喜乐面前不堪一击。而世人却不知道其秘密,毕其一生一直在为世间的幸福累积着,累积成大大的虚空,这就是《传道书》所要讲述的宇宙的摩耶性质,没有什么可以在世间获得真正满足的,因为世间的虚空本身就是注定的。用数论哲学来理解,即一切就被捆绑于三德之下,没有自由,没有解脱的自在,没有心醉神迷的喜乐。在印度文化中找些类比的话,则《雅歌》可以与纳兰达的《奉爱经》,以及克里希纳的逍遥时光相比,而《传道书》则可以与印度无数的传达智慧瑜伽的经典相参,虽然它主要在处理的是宇宙的层面,而不是自我的知识,但自我知识已经在其所有的否定词背后隐隐欲出,这也就是“neti neti”的遮诠法,如果判断不差的话,此经可与《瓦西斯塔瑜伽》以及《薄伽梵歌》中所谈及的尘世部分同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