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温水煮青蛙也可以高潮


虽然是奥斯卡的新科大赢家,虽然表现的是英国皇室的故事,但这部片子在骨子里其实充盈了一种平民精神,也有点当年流行的反智电影的意思。
  
  所以,乔治六世有点让我想起阿甘。
  
  乔治六世是有点结巴,阿甘是有点“一根筋”,但这两个人都比较自强不息,而且似乎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成功。但是《国王的演讲》和《阿甘正传》是不同的,《阿甘正传》总体来说还是反智电影的代表,新科状元《国王的演讲》看上去更像是古典影片的回流,情节朴实,简约却不简约,色调华丽又不失内敛,连电影音乐也让人想起中世纪的欧洲大陆。
  
  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获奖大约也有它的七步必杀绝技。
  
  能够获得奥斯卡几项大奖的电影开头总是不凡的。这些不凡有时候不是体现在情节上,而是体现在细节上。英国国王早上起来洗漱那些道具近镜头的微距式展现,还有英国皇室的生活场景,让人陌生,又让人熟悉。这些东西,我们在自己拍的封建王朝影视作品里见得不少,甚至是见到麻木;但这些比起来《国王的演讲》,就显得我们的道具师有点应付了事了,我都怀疑他们的道具师是不是真的去英国皇室那里借了全套的东西出来。
  
  每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似乎都不会把人物近镜头的运用给丢得一干二净。在乔治六世还是王子的时候那场失败的演讲里头,有几个关于英国公众不同反应的近距离特写。那些错愕,那些怜悯,那些花白的头发,那些泛着古典气息的帽子,就像没人会拒绝在大餐之前先来杯开胃的红酒,这些东西甚至让这部电影在还没展开的时候,就已经事先满足了大众情人的所有要求。
  
  剩下的只是直奔主题。
  
  也有英国历史学界和评论界的人说这部影片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真实,老戏骨科林•费斯的表演让乔治六世这个形象熠熠生辉,其实是彻底美化和罗曼蒂克化了乔治六世,甚至是英国皇室当时对纳粹德国的态度。
  
  这都是非常严谨的史学界的事情了,我们不妨暂且避过。我们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是,从小生活在父亲和哥哥阴影下的乔治六世生性害羞,而且患有严重的口吃,连最简单的话都不能够说清楚。但他的位置又决定了他必须时不时地要出现在公众场合,甚至是发表公众演讲。这个时候他和他的妻子一起找到了民间医生莱若。莱若这个角色有点像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龙团长,自己本身是个演员,不是医生,但却“为了让那些在战争中因为恐惧而丧失了说话能力的士兵们重新开口说话”,他运用起了自己的语言天赋,来帮助那些不能说话的士兵们。龙团长,莱若,都是冒牌的,但后来却取得了比真实的团长、真实的医生还要让人心生感动的成就。
  剩下的就是乔治六世的努力,就是莱若的不抛弃、不放弃。常见的故事,有点神秘的皇室,朴实,甚至是有点缓慢的节奏,这三样东西融合在一起,却产生了神奇的化学效应。先是变色,然后加温,沸腾,在观众内心爆炸,又终于平静。在不知不觉中,你酣畅淋漓。
  
  温水煮青蛙,煮到好处,原来也可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