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当从成长性愿景破题


     

 

体面劳动当从成长性愿景破题

 

严辉文

 

近日举行的“2011成都春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暨中高端人才洽谈会”上,大学生身价问题再次引人注目。面对“用工荒”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还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见2月28日《重庆晨报》)

 

行政文员,试用期月薪1400元,转正1700元;人力资源专员,月薪1800元……招聘会现场,不少单位针对大学生开出的待遇基本上都集中在2000元/月上下。这本来就是一个与农民工身价很接近的行情,也是多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累积叠加的必然结果。而与往年略有差异的是,今年的“用工荒”更为严重,以至于各地频繁动用市场的、行政的、亲情的手段截留农民工,又使农民工身价略有上扬。对此现象,大学生群体早已不再自怨自艾,而是十分理性和清醒,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就是明证。

 

不过,相当多的学子,还是对职位的成长性保留相当的预期。他们认可初入职场起步时的身价不妨低一点,收入可以少一点,但前提是,要有能学到先进技术和职场本领的工作环境,要有随着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提升而使收入不断增长的机制,要有个人尊严和体面劳动方面的未来期许。

 

成长性,我们的学子大概说出了劳动者的心声。体面劳动是近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新词,在劳动仍是个人谋生手段的社会阶段,为劳动本身赋予了合理劳动报酬、全面社会保障、有价值有尊严个人诉求的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讲,劳动者现实处境其实是劳资双方力量博弈的直接体现。从劳动者的方面看,固然希望劳动价值的回归、希望体面有尊严地劳动,但资方或者用人单位也许天然地拥有相反的本能。只要有可能,他们总是要考虑千方百计削减和压缩劳动者报酬方面的支出成本的。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处于一个买方市场的状况,基本上是一个廉价劳动力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出现甚至于是有益的,它至少曾经为我们在全球市场上抢抓机遇打出中国制造牌赢得了时机;但是也是劳动者报酬偏低、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职业病多发、劳动者权益失衡和劳动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这个时代的代表性词汇就是农民工,它既指农民工群体,其实也是我们的时代劳动者的代名词。比如,在各行各业中,就不乏新闻农民工、教师农民工之类的调侃,农民工现象本质上正是劳动者远未受到应有尊重的一大注解。如今劳动者频繁跳槽、劳资互信断裂加剧、“用工荒”愈演愈烈,反过来企业也正在成为受害者。

 

如果说体面劳动更像是劳动者一厢情愿的梦呓话语的话,那么成长性,则更应该是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词汇。对于劳动者来说,成长性是工作稳定性、收入合理性甚至于劳动体面性的前提;而对于企业来说,赋予劳动者成长性的期许,也是走出“用工荒”困境、培养“以企业为家”贴心人的破题之策。

 

相关链接: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2/28/4880455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