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洛书五行
孔子儒家思想实际是以五行为核心的。而五行本是天道规律的自然发现,即五大行星运行规律,隐寓于《河图洛书》,尤其喻于《洛书》。而地道是遵循天道的,地道五行特性的文字化完整表述,最早出现在大禹治水时得到的《洪范.九畴》。同时五行也可以与八卦统一于阴阳。后来孟子和邹衍分别把五行引入道德伦理和社会历史领域,孟子提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邹衍提出伍德,实际是一回事,即木德为仁、土德为义、火德为礼、水德为智、金德为信。伍德即仁义礼智信,实际以五行为根本,即仁义礼智信通过通过五行间的生克抑扶乘侮制化八种相互关联,与构成人体的肝脾心肾肺五大系统紧密联系,达到身体和谨慎心理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这是中华道德的根本学说。
如果说,西方的道德的最后依托是末日宗教审判,即遵从道德生活者会被上帝接引到天堂,违背道德生活者会被上帝无情的抛下地狱;而中华道德完全依赖于个人健康的维护,即不遵守道德者,五脏平衡就会受到破坏,导致身体的各种病变,而遵守道德者就会获得良好的平衡的身体状况。
伍德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礼制,还是朝代更替遵循的规律,即朝代更替必定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行由于中华主流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推崇,渗透于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人的主要思想律之一。而今天的社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五行究竟为何物,遂导致道德滑坡,自然和资源遭到破坏,价值体系多元而混乱等。
须知,学术理论科学都可以是多元的,但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真正的信仰者应该对多元和一元采取的态度。以德治国不仅是依法治国的补充,它实际应该是依法治国的最终前景——消灭法律,实现全人类个体自身发展的健康平衡,实现人类个体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发展的平衡,实现人与人间关系和国与国关系的健康均衡,实现人与自然间的能量交换平衡,只有依照五行关系,全部实现了个人、社会、国家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平衡之后,才可能真正实现全人类身心的健康和均衡,这应该就是全人类理想社会的实现。
儒家伦理与洛书五行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