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炒股要听总理的话。3月8日,温总理在两会小组讨论中,提到“今年是极其困难的一年”,并首次发出还要“避免滞涨”。——记得08年初,当许多学者与专家在高唱“中国崛起”之时,温总两次在记者招待会上表达自己的苦衷:“0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全球经济、国内经济和股市,不幸被温总言中。今年,温总再次表达自己对国内经济问题的看法——极其困难的一年,是什么信号呢? 站得高,看得清、看得远,炒股一定要听总理的话。
2、两大经济支柱歪了。过去的10年,中国经济之崛起,有两大支柱:房地产行业腾飞了八年;汽车产业腾飞了10年。如今,越吹越大的地产泡沫,把中央政府逼到了“降房价”的绝路;城市道路堵塞如蜗牛,把各地政府逼到了私家车“限行限购”的困境。两大经济支柱,有点歪歪斜斜的了。“十二五规划”因此把GDP增长率调到了7%的水平。也因此而提出了“调结构”、“七大新兴产业规划”。
3、地产界很悲观很“慌”。上海、北京两地,地产业界史无前例地开始“悲观”了,开始“慌”了。于是,房子价格终于松动了,媒体披露一些开放商坐不住了,大降价了。问题是,这样的政策环境下,降价会造成“行业塌陷”——如同上涨时,大家比着涨一样,会形成你降我降轮番降的效应;降价必然造成“纠纷”突起——原先高价订房者必然起来抗议。等等问题,一定很热闹哦。北京地产界的名人们开始担心:未来,一半以上的开发商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4、企业经营环境,比2008年还糟糕,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大幅上升之压力。产品价格“不涨等死,涨得越快死得越快”,成为企业高管的最大困惑。最近,成一言特别关注企业高管的言论与记者等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调研报告。许多企业主感慨:今年比2008年还困难!信贷紧缩,贷款难;利率上升,财务费用增长快;民工荒,物价涨,工资成本大幅上升;通货全面膨胀,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并维持在高位,造成企业直接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产品价格不敢轻易上调,担心市场萎缩、销量降低。许多上市公司2010年下半年的财务报告,已经反映出了这种“囚徒困境”。
5、中国未来两年会成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国际评级机构去年下半年以来,纷纷预测,下一次金融危机,该轮到亚洲新兴经济体了,有些机构明确指向中国。这些对中国将发生金融危机的文章,虽然国内少有转载,官方也一度曾组织过反攻:唱衰中国意欲何为?嘴硬但心慌,国内银行自2010年中期开始,纷纷开始增发募资,防的就是这样的危机啊。
6、股市新股IPO融资与老股再融资,成为潮流。广发行,A+H,150-200亿元;上海银行IPO;华夏银行再融资208亿元;武钢股份再融资105亿元;中国石化,发行可转债230亿元;民生银行,A+H再融资290亿元......
7、上海股市国际板,上半年准备就绪。媒体披露,上海股市国际板上半年完成准备工作,难道下半年就要开市了?
8、场外观望投资者与基民们,变聪明了。“万点论”“4800点论”,并没有在上证指数跃上3000点后迎来“场外资金汹涌而来”,相反,上周数据显示,两市新增开户数反倒环比降低了近10%;而基民们,也开始“高抛低吸”了,2900点之上,基民们不是争先恐后地买基,而出现了越涨越赎基的现象。
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上周又回到了85%之上近乎极限。一些基金开始降低仓位,是今天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
股市的上升,是需要以“钱”买上去的。基金手中余钱不多,靠谁来买上去呢?靠你吗?!
9、股市估值结构很尴尬。估值低的,盘子超大并有“后顾之忧”;盘子不大的,估值都很高。这种结构,很难出现所谓的“牛市”。A股历史上,每次中级以上反弹或牛市,都是由小盘题材股打先锋,涨个一两番,并扩散开来,出现巨大赚钱效应,才吸引进来一波又一波的股民基民入市潮。目前股市估值结构的特点,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10、今年理财,不亏即赚?房子不能炒了,黄金白银不能炒了,古董书画不能炒了,绿豆大蒜不能炒了......2011年真的恰似2008年,现金为王,不亏即赚?
当前股市,星星点点的个股题材性牛市,新兴产业高送转股与重组股的强势,成一言希望能维持到本月末或4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