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临近,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消费者向厂家与商家找茬投诉,力争维护自己合法权利,得到合理态度与解释的时候,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实现天天315的那种境界,但毕竟那也仅仅是个美好的梦想。厂商为了生存而牟利的本性,总是会让消费者的内心失衡,那种失衡随时需要有公认合理的渠道发泄出来,才不至于积累成为一种更大的威胁。
而且历来,中国的消费者在遭遇侵权或者自身利益受伤害的时候,所得到的补偿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相比,总是不可同日而语。那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针对消费者的赔偿,似乎只在欧美日等国家与地区,在中国最多鞠个躬,认个错、表个态。
而素来善良的中国人基本都信奉两句话,一句话是“杀人不过头点地”,另一句话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但本人在近几年一直在呼吁:不要让中国的315成为跨国集团鱼肉中华经济所利用的工具,不要由于盲目崇拜而将外资品牌授予“超国民”身份。
最近的两件事让我们体会到了外资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这种傲慢依然是主流态度。
一件事情是丰田召回。
因存在发动机漏油风险,2011年2月,丰田公司决定在全球范围召回汽车近170万辆,包括皇冠、雷克萨斯等多种车型。但称在中国内地市场投放的汽车没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发动机或配件,因此不受此次召回影响。对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要求其做出完整解释,并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
在腾讯相关对专题的分析报道之中,汽车召回其实很正常,以美国市场为例,自1966年首次召回以来,至今已累计召回了2亿多辆整车,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经历过大规模的召回,无一例外。
腾讯专题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1364万辆,但仅仅召回136万辆,召回数量占当年销量比例仅仅是10%,而美国同年的汽车销量为1043万辆,召回共计1784万辆,召回数量与当年销量的比例高达171%。
在2010年,中国的汽车销量高达1806万辆,但仅仅召回123次,共计117万辆,召回数量与当年销量的比例为6.5%。而美国同年的汽车销量为1159万辆,却召回了648次,召回总量为2027.59万辆,召回数量与当年销量的比例为175%,召回比例为中国的27倍。
但随即,腾讯说在总共320次召回中,高档车几乎都有亮相。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路虎、捷豹、奔驰、宝马、雷克萨斯,可谓应有尽有。与这些高档车,豪华品牌纷纷召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几乎从不召回,还有,捷达、桑塔纳这些销售超过2百万辆的国民车,从未有过召回。除了中国,在世界汽车召回史上,从未有销量超过50万辆却没召回过的汽车,而中国的那些自主品牌,还有捷达、桑塔纳,却创下了世界汽车史上销售过百万但却零召回的记录。
在制度对比上,腾讯认为,国产汽车零召回现象是制度造就的。
在美国,对不实施汽车强制召回的厂家罚款标准高达1500万美元,而厂家隐瞒严重质量缺陷及真相的,负责人可能被判处15年的徒刑。在日本,刻意隐瞒不召回汽车也是重罪,2008年1月,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前总裁河添克彦等四名高层管理人员因隐瞒产品缺陷日前被横滨地方法院判刑。而中国的法规呢?从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为企图隐瞒缺陷的汽车制造商制定了“惩处”办法,除必须重新召回、通报批评外,还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最高罚款3万,这对汽车企业相当于罚酒三杯,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
在这个专题中,腾讯编辑试图用清晰的对比与精确的数据说明:
在中国,原装进口的车比国内合资生产的车召回比例要大得多,质量越好的车召回越多,得出的结论居然是:质量最可靠的日系车三大品牌:丰田、本田、日产,同时也是召回最多的,尽管他们并不是销量最多的厂商。
相比于中国那些不负责任的汽车制造商,那些在中国市场频繁召回的外资与进口品牌,还是相对负责任的,而且这首先是制度与市场环境导致的,其次是“自作聪明”的厂商欺瞒消费者、从市场中占便宜的结果,之所以在召回方面出现双重标准,也是中国的消费者好糊弄,制度上没有保障,竞争对手不按常理出牌,等等因素造成的。
但是我们关注的是: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可以给进口汽车贡献真金白银,为什么却得不到外资汽车厂商国际均等的召回待遇?即使出现车毁人亡的惨剧,都不能得到与其他国家消费者同等级别的赔偿?!倡导国际化与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双重标准”容忍到认为合理的程度!
按照这种逻辑推导下去,所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向外资品牌学习,弃用国产车。这足以让我们放弃对民族产业的支撑,自毁长城。
就如在三聚氰胺阴谋之下,即使洋奶粉的价格再高得离谱,中国的妈妈们都要节衣缩食地购买洋奶粉,从而导致我们的消费力源源不断地给洋品牌与进口产品做贡献。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刘佩智说,三鹿事件后的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由12.06万吨猛增到59.7万吨;高端婴幼儿进口奶粉所占份额接近90%。
——遗憾的是,2008年9月20日以及随后的系列文章中,本人提出“三鹿奶粉事件是否是个阴谋”,是食品跨国集团与投资商连同反华势力的一个阴谋,但到现在舆论的矛头依然指向已经死掉的三鹿以及正在挣扎的中国乳品企业。
——这确实让国际资本与外资企业欢欣鼓舞!
另一事件,是苹果ipad 2的问市之后的差价补偿。
3月3日,苹果公司推出第二代iPad,并下调iPad的售价,最低售价为2888元,降幅高达1100元。苹果将iPad的售价突然下调,使得不少在降价前不久购入iPad的用户后悔买早了。为了控制市场负面情绪的影响,苹果公司第一时间就在欧美推出补偿措施,向降价前两周内原价购买iPad的用户退还100美元的差价,这些用户还可以选择全额退机。在中国,在ipad 2推向市场之前两周内购买老款ipad产品的,可得到1100元的差价补偿。
貌似平等,但实际并非所有的顾客都享受如此平等待遇。
因为据说“只有在苹果商店中购买产品的用户才能享受这一政策,包括苹果在线商店、苹果旗舰店。苹果授权经销店以及家电连锁卖场等合作伙伴,则不在该政策影响范围内。”
在苹果旗舰店购买的产品,发票背面写着“如果14天内苹果官方降低消费者所购买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就可以要求退还差价”,而在其他经销商购得的产品,发票上并未注明“差价补偿”。
来自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315消费投诉网的数据显示,推出ipad之后的一周内,关于苹果iPad的投诉急剧增加,而且绝大部分投诉都是关于iPad降价补偿不平等问题。截至昨日,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共接到关于苹果计算机的投诉224宗,其中涉及iPad的投诉177宗,主要问题为iPad差价补偿。
随即有法律工作者为苹果的行为辩护,苹果在美国的销售体系和中国完全一样,苹果为什么对消费者差异对待,认为苹果并没有针对中国的消费者侵权。
同样让人郁闷的是苹果的iphone4,据说某中国消费者在加拿大购买了一款iPhone4,出故障后却无法维修。新产品出故障,本已使他懊丧不已,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出离愤怒”。“厂商设于西单的这家中国直营店说,手机是从海外买的,他们没法保修,要修只能返回购买国。”难道中国不在全球范围之内?当消费者带着在海外购买的“全球联保”产品回到国内,出现故障并准备维修时,却遭遇保修承诺缩水。
有网友气愤地说:全世界最那自己当回事的人就是中国人,全世界最被别人不当回事的也是中国人!
2010年至今,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共接到iPhone手机有效投诉130宗,其中95宗涉及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35宗涉及其官网订购被取消订单退款或发票问题。有关退订和发票问题,在2010年11月开始出现,12月涉及此类问题的投诉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一直延续到2011年3月。
从微软的黑屏,到苹果的返还差价,从知识霸权到丰田召回对中国市场的蔑视,中国消费者又一次被从国际市场中隔离开来,“享受”到了另一种标准的市场待遇。
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到央企,再到先富裕起来的那些人,并逐渐影响到都市小资人群,随着中国人可以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中国市场的魅力逐渐显现。但作为消费者,中国人并没有得到尊重,相反,更是发展到同样的商品卖给中国人的价钱更高,同样的服务在中国人这里就会打折扣的几乎是普遍的现象。
不仅中国人难以抱团共同抵御外来“入侵”的特色得到了完美体现,就连中国人在外受了委屈,都很难在本国的专家、传媒甚至法律服务系统中得到支持。这与中国对外依存度高的经济模式有关,也与中国人倾向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传统心态有关,也跟中国体制中缺乏对弱者的必要保护,特别是在国民个人与国际大品牌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支持机制有关。
中国都被从国际市场中区隔开来,这是一种吹捧,还是一种歧视?是一种尊敬,还是一种搜刮?
其实,买通一些媒体,一些编辑记者、一些专家,组织策划几个专题,并非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之下,掌握不同人群所拥有的不同的思维习惯,用制度推动专家、用专家推动编辑记者、用编辑记者推动媒体去营造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市场氛围,更是巧妙的策略。
偏偏在中国这个市场中,这个策略被深谙中国特色的国际资本与跨国机构玩得炉火纯青。这对根植于特殊环境的中国民族产业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借助315这个杀猪节的机会,重申本人在2009年2月8日文章中所说的:
315的味道变了,从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节日逐渐转变成“杀猪节”。杀的是那些抵抗力最弱,而又没有任何靠山的民营企业。
——即使杀猪,也要杀几头“洋猪”尝尝鲜——如何?
贾春宝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