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升型“输入通胀”将是未来几个月物价控制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宏观经济统计数据,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与1月涨幅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2%,涨幅比1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
 

  2月物价与1月基本持平且涨幅继续处在5%以下,考虑到春节因素,结合几个月以来的运行态势,这一数据尚处在健康之内,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

  从结构来看,2月CPI上涨继续由食品拉动,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0.9%,鲜蛋价格上涨20.2%,鲜果价格上涨34.8%,节日与季节性因素非常明显,这一因素在以后月度的逐步弱化,无疑有利于后续通胀的控制。由CPI数据来看,市场对加息等货币政策更严厉措施出台的预期继续处在缓解期。

  值得重视的因素集中在PPI部分。2月PPI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扩大,拉动因素是矿产品、原油等工业原材料的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货币市场宽松与国际局势动荡造成的原油等大宗商品持续上涨。PPI的上涨最终将由企业自身与下游消化,当价格由上游向下游传导时,毫无疑问将对最终产品造成冲击。由成本因素导致的通胀压力不减,在粮食食品等对价格拉动贡献弱化之后,这一因素将成为未来通胀能否被有效控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