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挑战中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


  在应对挑战中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开篇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战略机遇期 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国家(地区、集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同时,中国开始出现了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细分产业。“中国制造”的崛起,使中国开始参与全球分工。尽管我国产业大多数还在低价值链上发展,但有些产业已经开始往中端走。中国产业走出低端、跨入中端、挤进高端的过程将是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如何倾全国之力打造有核心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是摆在中国企业界、科技界和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这也是中华民族少有的历史机遇,抓住了它,中国的未来就有了希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活动变得非常复杂,变化很快,新的产业现象层出不穷。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缺陷暴露无遗,为此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把争夺重点重新转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中国近20年赶上了最好的机会,全球分工使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高新区分解出很多强大功能的新产业。而面向未来的十五年发展机遇期,中国过去的产业分类已经过时了、落后了。要有新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来推进中国的产业细分发展和新产业的创新发展。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1世纪的头二十年,虽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赞同学者提出“以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为基点推动中国战略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包含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产业社会普遍服务、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三个子系统,具有均等化、全覆盖、可获得性、强制性、可持续五大内在规定性。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是一项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综合保障制度,不仅仅是单方面索取政府投入,更具有自主生产性,在提供社会“安全网”的同时,搭建起能够使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性平台。借助于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将有效防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社会断裂和失衡:

   第一,社会多元复合转型深入推进战略。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加剧了世界的转型,中国进入了转型青春期、快速成长期,社会转型呈现多元复合特征。如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攻坚、农业社会快速工业化并向知识社会跃升、立体科层结构向扁平网络结构变革、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过渡、产业依赖向产业原创转变、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模式切换、生存型文化向发展型文化突破,等等。不同维度的转型,既各具特色又相互渗透、共同推进。由此,要深化改革,必须要综合性、多视角、全方位地制定政策,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以城市化为中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产业先导为引领,蛙跳知识经济,完成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工业化、知识化的双跨越。

    第二,构筑社会普遍服务战略支撑平台。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能够使国土范围内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享有平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同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分享现代化成果,确保社会在低成本、稳定状态下健康运行。在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中,人文普遍服务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迁徙权,给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谨防“拉美陷阱”;产业普遍服务实现网络产业化、产业网络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支撑中国产业创新平台,谨防“西班牙幻影”;信息知识普遍服务确保社会诚信,致力于构建信息和知识扩散机制,降级社会运行成本,谨防“日韩困境”。

    第三,明晰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路线图。21世纪是“创业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所谓创业型经济,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企业家精神互融的新型经济形态,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以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宗旨,通过建立综合创新体系为创业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整个社会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愈加突出。在享受知识时代信息快速传递、要素全球流动的便利的同时,一系列诸如“教育鸿沟”、“数字鸿沟”、“就业机会鸿沟”、“文化鸿沟”等问题呼唤着以创业型经济来引领和驱动社会的新一轮增长。

    第四,培育世界经济增长极战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经济的“南、中、北”三大增长极浮出水面,进而精凝和辐射全国。城乡统筹,东中西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梯度推进,早日建成“东、中、西”大城市群,打造中国新的增长极。第五,科技创意双驱动,启动先导产业引领战略。21世纪,大学将成为知识集聚地和财富创造中心,科技创新、创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轮,以科技与创意形成的先导产业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竞争模式。先导产业集群的构建可以快速集聚和耦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等社会复合资本,捕捉全球科技、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快速提升国家竞争力,抢占全球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引领亚洲板块、影响世界格局。鉴于此,国家应全力构造“官、产、学、研、创、金”多螺旋激励结构,积极培育先导产业集群,建设世界性的先导产业园区。

  郑永年:中国未来十年改革的“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