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了一趟解放碑新华书店。在书店外面的花台下坐着休息的时候,遇到一位擦鞋的大妈,第一次我没有让她擦,在她第二次转过来给旁边一位先生擦完鞋的时候,我问她多少钱擦一次,(其实我知道是两块钱),她拿着手里刚收到的一块五给我看,眼中流露出那种特别想有业务的目光,我不再拒绝了,在擦鞋的过程中,就随便的聊了几句。我问她一天能挣多少钱,她回答说最多三十,一般就二十块钱左右。我说怎么可能呢?擦一双鞋两块钱,难道一天的时间才擦十双吗?她说是啊,解放碑的保安(估计是城管)不让她们擦鞋,她们也只有偷偷的,躲着他们擦鞋,否则被发现了就会不由分说的把工具没收了。话匣子打开了,那位大妈便有些激动起来,也许我是个外地人的缘故,或者她很久没有找到机会向人诉说内心的苦闷了,便接着对我说,她今年64岁了,她上面还有个九十岁的老母亲需要养活,自己不得不出来找点钱。我接着问:你有退休金吗?她说有啊,一个月1200元,以前上班的时候在集体单位,没有给上过社保,现在刚开始上社保,而且得自己出钱,刚刚交了三年,要连续交十年才行。以前我们也想交社保,可是有钱都没地方交。说话的过程中我能看出那种我们经常会有的对现实的无奈。我想到,十年,也就是还要从64岁算起,交到71岁,呜呼?社会的保障体系对我们这些平民或贫民都做了些什么呢?可是我又想到,好歹有社保了,要是没有呢?她不是也在说以前有钱都没地方交吗?现在好歹有地方交了,社会也在进步了啊。只是社会的进步对我们这些平民或贫民惠顾的太少了太迟了些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目标也已实现,可是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富起来啊。他们都还生活在刚刚满足了温饱,离随心所欲距离还差的十万八千离呢?我接着说你下面没有孩子吗?她说有啊,儿子都四十多了。我于是接着问,你儿子难道不给你点钱吗?她说:儿子还有个孩子,在上大学,自己都没有钱,不能够照顾她们。于是我沉默了几秒。我想这就是梁晓声在他的《中国阶层分析》里面提到的平民或者贫民吗?虽然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就属于贫民,隶属于社会最底层也是基数最大的一个阶层中的一员,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起码还年轻,还不至于在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还在为了温饱问她而含辛茹苦,在外奔波。政府承诺的让老百姓过上有尊严而体面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呢?解放碑的人依旧熙攘,商场里的购物热情依旧高涨,擦鞋的人依旧在警惕的躲着城管在艰难的维持自己的生活(生存),而我在来到新华书店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看下任何一本书。擦完鞋我说谢谢,并给了那阿姨两元钱,她说给一元五就行,我说拿着吧。我知道,多五毛钱对双方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我也只能进我的一点心意罢了。其实我不只是同情她,而是因为我也属于这个阶层。
解放碑偶记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