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杂志:专注本业投资才是最好的投资


  近几年来,投资热、理财热席卷中国。什么是好的投资?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投资?《在餐厅遇见巴菲特》从中外投资大师的经验中提取出简单明了的投资理念:专注本业、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如果确要投身投资大潮,那就做好投资该做的事,包括分析、研究、看财务报表、看产业景气状况,而不是以为买了好股票,就可以等着在家里数钞票。

  吴正治简介

  吴正治,毕业于台湾大学新闻系,《钱Money》杂志采访编辑、《Smart理财杂志》采访记者、明日报投资理财组资深记者暨理财专栏作家、e天下投资理财组召集人、PC Home电子报投资理财专栏作家。代表作品有:《省钱智慧王》,《融资融券学习地图》,《ETF投资入门》,《看穿股市行情》等。

  许多人对投资理财敬而远之,包括郭台铭也认为:专注本业、投资自己就是很好的投资行为,花费太多心思在金钱上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想法一点也没错,但是套句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自己在自己的本业中努力、投资自己,可能不一定能够像郭台铭、王永庆这样做大做强,但是靠着稳健、认真的投资理财态度,加上本业上的努力,你绝对可以使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准。

  郭台铭的风险至上原则

  郭台铭在一开始创业时,优先把风险摆在了最前面。当初郭台铭成立鸿海公司时把公司的总部设在土城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离土城的台北看守所很近,如果他因为公司周转不灵而跳票,主管们找他会比较方便,他才能就近继续掌控公司。

  这不是一席玩笑话,鸿海成立之时,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及生存原本就极不容易,如果不是当初郭台铭这样的风险思考模式,今天的鸿海为了就近接触科技企业及客户,可能早将总部设立在新竹科学园区了。

  市场如何要自己判断,不能问别人

  如何把投资理财的风险降到最低呢?看到郭台铭就近在土城看守所旁设立总部的例子,我们也应该把钱放在能就近照管的地方才对。例如你没有时间研究产业经济,就尽量买基金,别亲自短线投资股票;如果你的行业是钢铁、运输产业,就尽量别投资电子类的股票。如果你真的要投资非本业的股票,就一定要自己花工夫研究市场的景气周期。

  有一次郭台铭在一场演讲会里说:“市场景不景气的问题很难由一个角度看清全貌。这要自己判断,不能问别人。企业要静下心来,市场景不景气,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光是台湾的散户投资者喜欢靠“耳朵”投资、不喜欢自己研究市场及个股,即使是美国已经发展了百余年的华尔街股市,许多投资人也是听信股市分析师的投资决策,所以华尔街就流传了一句话:“天底下谁最会说谎?一个是气象播报员,另一个就是股市分析师。”

  回归投资本质:

  投资的目的是赚钱

  不是一劳永逸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劝人活在当下。投资赚钱的道理其实就是“活在当下”这么简单,只是人们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投资的时候,

  就要做投资该做的事

  最近几年,台北股市里的股王话题又被炒热起来。大家有所不知,医生族群最喜欢投资高价股。

  为什么医生们专挑高价股作为投资标的?因为他们认为一只个股之所以会变成高价股,一定是获利很好、有前景的公司,这样就不必花太多心思去关心它。刚好医生们平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时间。

  这样的投资心态就违反了“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的禅理,因为投资其实是一件平静的事,刻意加上“我一定要投资某种股”、“买了某种股我就可以……”等想法之后,投资这件事就会变得不平静了,所以最终这些医生并没有从高价股上赚到钱。

  投资的时候,就该做投资该做的事,包括分析、研究、看财务报表、看产业景气状况,而不是以为买了好股票,就可以等着在家里数钞票。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投资

  天底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投资前要先搞清楚:投资的目的是赚钱,不是一劳永逸,这虽然是像“吃饭的时候吃饭”般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就是把它忽略了。

  况且,医生平时闲暇的时间不多,再加上工作压力大,这时更要思考股票的投资风险是不是太高,自己是不是应该把投资在股市的资金比例降低。把时间花在休闲或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上,说不定能比投资高价股赚到更多的钱。其他类似医生这样高收入的族群们,也应该了解“活在当下”的禅理,因为专注本业也是一项投资。

  换言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投资,更不应该看了别人都投资,自己才想要去投资。许多没有时间,但是平时收入已经很多的上班族,看见身旁的人都热衷于投资股票、基金以及近年来才冒出头的连动式债券,自己也就跟着一窝蜂地买,最后的结果恐怕和这些医生一模一样。——巴菲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