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悲心成为我们的习惯(1)——法师开示连载


让慈悲心成为我们的习惯

——法师开示连载

我们可能一天不经意之间做了好几十次下地狱的业。

为什么我们不会畏惧这种苦,而去畏惧身体的苦?

如果我们对业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就会侥幸,这就是偷心不死。

我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找借口,让我们去堕落。

而且我们找的借口都还很充分,用的都还是佛法。

缘起

见苦功德

 

因为上周一个特别的因缘,开始讲这个发愿文。因为很多人今天是第一次来,再简单介绍下这个缘起,为什么发愿?为什么我们要去学习发愿文?这是有一个特别因缘,我从十一月一号开始,应该是九一九法会之前我就跟师父申请,申请能够静修一段时间,为什么要净修一段时间呢?是因为烦恼。你们可能说法师怎么会有烦恼呢?法师也是人,也是凡夫,没有达到圆满具足佛之法报化三身,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功夫,所以法师烦恼也属正常现象,就像天刮风一样。偶尔再有个沙尘暴,这都是很正常的。哪天法师把你痛骂一顿,你要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你能够如理作意的话,认为这是黑汝迦的加持;你不会如理作意的话,心里就会很苦,这些境界对我们来说完全都是(看)用心。

 

因为一个特殊的因缘,善知识的指点,自己开始闻思一个善知识讲的《广论》,非常受用,而且心慢慢和法相续结合起来的时侯,发现内心才平静下来。一次跟禅兴法师交流,要想心能够宁静,只有和佛法相应,如果你不和法相应,你就和烦恼相应。和烦恼相应,你所谓的平静是暂时的,甚至是你看不到的一种假象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哪?是因为你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平静,如果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平静的时候,你才能判断我到底平不平静。是吧,我们大部分的取舍是什么?我现在可能平静了,我挺平静了,是因为没有境界对你冲击啦。

 

对自己的修行功夫,我前天给师父写了一篇忏悔文,其中有一句话,我对自己学法的功夫一个认识态度,好像学了点佛法,好像还有点功夫,但是面对烦恼境界现起的时候,打个比方说境界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呢?像海啸一样,那些功夫都不堪一击啊。

 

苦受及苦因

 

为什么烦恼会有这么强烈的力量,就这个境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冲击?你们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没有吧。为什么不思考呀?一个原因是没时间,没有时间就说明我们没有暇满啊,你连闲暇的时间都没有,别说圆满啦,我们连闲暇都没有。所以说没有圆满,知道吗?

没有时间,然后还有什么呢?不敢面对苦,所以我们选择回避。是不是啊?这是我们习惯了的。所以说我们生命很难往前走,很难提升,非常难,就非常难提升啊。就像我们爬山一样,爬到一个高度了,好像看到前面有一条路,好像,看到前面有一条路,但是呢,我们不敢决定这条路就一定是对的。纵使前面善知识在前面给我们带路,我们都不见得敢往前迈步的。这就是我的体会,这几天的体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即使善知识给自己指了一条路,自己都不见得会往前走,会犹豫不决,甚至会认为说,我现在不走也挺好的,甚至说如果往后退一步可能会更好。是不是啊?我们经常这样做。反反复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处在一种境界中出不来。

有善知识指点我说,面对这样一个境界的时候,要把烦恼给破斥掉。而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换个环境吧。我受不了了,我想回避一下。师父也指示不能回避。那我就面对吧,结果发现面对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为什么?为什么面对这个境界会非常苦?佛不是讲了那么多苦吗?苦苦、坏苦、什么这苦那苦的: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种种的苦,能不能对应清楚你受的是哪种的苦?

我们为什么帮不了别人

我们发了个慈悲心,想帮助别人,结果发现这个心一发不要紧,怎么这么苦啊?苦得我都不想帮别人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尤其是刚发心的人。算了吧。所以说我们的发心,经常发霉,是吧?一发霉就没了。为什么?因为内心没有力量啦,让我们的心能够发得持续和长远。

我们为什么帮别人帮不了?我归结为两点。第一,是智慧不够。如果智慧真的够的话,彻底解决问题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们往往解决的那个问题,我们追求的那个结果,我们所追求设定的目标,往往是和法不相应的。和法不相应的时候就要从另一个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也就是福德分。我们后来又退而求其次了,因为福德也不够,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我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说从法是究竟解决。那法如果说你真的解脱烦恼了,那就是没有问题了。是不是啊?打个比方说,你成佛了,或者至少你开悟了,你把人我执破斥掉了,你就没有所谓的这个烦恼了--我执烦恼。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因为我们和法不相应。所以说我们都是从世法的角度上去解决问题,知道吗?那世法的角度是什么问题啊?打个比方说,比如这个人需要买房子了,需要100万,我不希望他风餐露宿,我去帮帮他吧,我发现我这个存款只有50万,就是全贷给他也不够买这套房子。内心就非常苦恼:我这么想帮他,我发现我帮不了他,苦恼的原因不仅仅是我帮不了他,而是说他得不到我这种帮助,是因为自己发现自己不行,更苦恼,知道吗?就是说这种苦恼又增加了,增加了一个什么呢----我怎么就不行呢?就面对他那种苦我帮不了他,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更让大家能够认识的是,当你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亲人在你面前就要死的时候,你这种体会可能就更强烈,你无能为力。。。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啊?眼睁睁的就在你眼前,眼睁睁看着他就闭上眼睛了。一瞬间就到了另一个世界。就是生离死别啊。人生苦事啊,生离死别、爱别离。这种爱是什么?是贪着嘛。其实我们贪着的越深,就注定我们这种苦就越深。因为你舍不得。打个比方我说从你身上取一斤肉下来,别多了,取一两也行,你觉得哪块合适?如果你说我这块瘤子不想要了,你拿走吧,可能还有半斤。是因为你觉得那是个负担,那是一种苦,你才把它排斥掉。如果从你脸上取半斤肉下来,你肯定说那不行,要命的事,还不若让我死了算了。我们会在这种事上不断地去抉择,抉择什么啊?抉择哪一种苦我受不了的话,可不可以减轻?如果必须要受的话,我选择一个受的最小的。是不是?这就是我们人那种离苦得乐的心啊,很自然的一种状态。

 

寻求离苦之路

我们可能一天不经意之间做了好几十次了下地狱的业。为什么我们不会畏惧这种苦,而去畏惧身体的苦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经常的很苦,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讲发愿文,讲哪一个呢?接着上一次讲的“愿我们此生所有病障业障消除” 就讲这一点点,为什么?因为就这一点点大家认识得比较深刻

 

晚上去佛前忏悔,想想自己过去造的恶业,真的按经纶去对照的话,我们可能一天不经意之间做了好几十次了下地狱的业。为什么我们不会畏惧这种苦,而去畏惧身体的苦?是因为我们没有感觉,或者没有认识,或者我们认为说那个苦可能不真实,我觉得可能还不至于吧,怎么可能下地狱呢?我学了这么多佛法,做了这么多功德供养,诵了这么多经,受了这么多八关斋戒,乃至于受了这戒那戒的,菩萨戒或者什么戒的。。。至少我从经论上看到的保障,什么保障?什么才有保障?我看到这是从经论上的依据,当然也可能你们有其他依据。到什么境界才有绝对保障说不退堕?八地的菩萨。八地的菩萨,无生法忍位,念不退。才能有绝对的保障不退。七地的菩萨还会退,但是不至于会退到凡夫位。

 

如果我们对业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就会侥幸,这就是偷心不死。我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找借口,让我们去堕落。而且我们找的借口都还很充分,用的都还是佛法。

经论上还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个菩萨对另一个菩萨观过,他造的那个恶业也是不得了的,那就看等量了。打个比方说他的证量是一样的,对这个境越殊胜,烧资粮烧得越快,在等量的时间内在地狱里待着,观过。我看了之后,把我给吓死了!知道吗?我觉得如果这个业都放在我们身上成熟的话,你说的我们现在下辈子,估计几十辈子在地狱关着,绝对够用了,都用不完。我自己算一算,我觉得肯定用不完,不仅用不完,而且还绰绰有余。知道吗?那为什么我们还能得人身?是因为我们这种业感的果是非常有因缘。所以我们要对这些业果要就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的话,我们会怎样呢,我们就会侥幸,我姑且把这些认识为叫偷心不死,我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找借口,让我们去堕落,我们找的借口都还非常充分,用的还都是是佛法。

我觉得学了佛法之后,还有一个让自己内心很不安的一个现象就是,自己感觉不安,就是说我们会用佛法来装点自己说做的事很对,但是看不到更深层次的我们造出的恶业在哪里,就是说我们,这也可以说是“真实义愚”,不清楚啊。

当我自己慢慢的去思维这些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境。如果没有这种苦,我们很难升起出离心,很难升起皈依的心。如果你生命中一点苦都没有受过,你说你能升起皈依的心,升起出离心,乃至于发起菩提心,除非你宿世的善根和福德很厚。我们受了那么多的苦,我们真的发起皈依的心了吗

皈依我们受皈依的时候宁舍生命,尽行寿,皈依三宝,誓不皈依天魔外道。

谁能做到宁舍生命?!

 

师父说:“我比你们更关心你们的法身慧命。”

 

我们的生命没有一个主旋律,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所以我们会在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下不断地去发心发愿,结果我们的生命就像乱七八糟的灌木丛,成不了栋梁之才。

 

晚上跪在佛前忏悔时,想到自己过去造作的种种恶业,内心非常惭愧,非常愧疚,也非常地忏悔。(越惭愧和忏悔就越体会到师长三宝的深恩厚德),于是我发愿说,宁舍生命,亦不弃舍师长三宝。

 

不断思维自己过去造的种种的恶业时,觉得造的种种的恶业倒不是最可怕的,我觉得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当善知识指导,或者拉拔你的时候,你还认识不到,还不能觉醒。这个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就是根本的愚痴。

 

我们之所以会流转生死,一直超越不了轮回,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超越这种无明烦恼?大家有没有想过说,我要破除无明烦恼,要证得佛陀的无上智慧?有没有如是发愿啊?

 

没有境界考验你,你不会知道你发的愿到底真不真实。我发现自己发的那些愿大部分都是说一说而已,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相续下来的。更别说什么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了能想得起来就不错了。

 

师父说:没关系,休息两天继续发

我们对自己法身慧命就是无所谓,所以我们任遇所缘,碰到什么就缘什么,没有那种坚稳的愿心的力量。

我们的生命没有一个主旋律,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所以我们会在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下不断地去发心发愿,所以我们的生命之树就长成了一从灌木。

 

但我们还是经常发愿,是不是啊?我以前问过师父,说:师父,发愿,为什么总退?师父说:“没关系啦,休息两天继续发啦。”。

“继续”,所以为什么师父讲要发大心,发大愿,而且要发长远心,不是说这个心我们发了,这么简单,我们能不能够让这个心愿相续下去,这个非常重要。

 

什么力量才能让你这种心愿相续下去啊?知道吗?诸位菩萨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没有想过吧。两种可能:一种是你习惯了发愿:一种是你被逼无奈,其实这个苦一直在逼你,所以说,苦受是一位非常好的善知识。

 

我觉得在这个境界中,发现有善知识的指导,是生命中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往往我们选择的道路,都是促使我们轮回的道路。所以我说:“如果我的想法和师父给我的指导不一致的时候,那么一定是我错了。”因为很早以前师父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比你们更关心你们的法身慧命。”我们对我们的法身慧命就是无所谓,正是因为无所谓,所以我们才任遇所缘,碰到什么就缘什么。没有那种坚稳的愿心的力量。

所以我们生命状态也是断断续续的,碰到个善缘我们就发个善心,碰到恶缘我们就造个恶业,所以我们生命没有一个主旋律,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所以说我们才会在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下不断地去发心发愿,所以我们长得就像,我们的愿啊,有点像我们鳌鱼沟的灌木,长得枝杈特多,然后一丛一丛的,都不成材

我们很多的心愿都是因为后续的力量不足,就死掉了,就枯死了。然后呢?然后就有新的生命力把它给取代了。是不是啊?就是新的芽就把它给取代了。然后它也就被这个生命的流转的过程中被淘汰了。又一个缘又出发了,又发了个新芽,反正是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是我所追求的,都长得乱七八糟,是不是?

我们的生命,我觉得我过去就是这样子,就是心愿好像可多了,这个也想弄,那个也想弄,发现哪个也弄不成,哪个也做不好。

 

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

师父说:“当你对于这些世间物欲的心思越来越弱的时候,你这种修行的心才能真正地提起来。”

我们一直为了追求这种我们想象中的快乐的状态,去用各种条件去实现,导致我们没有看到它潜在的问题,只有我们真的把这种状态实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感受的时候,近距离才发现,原来它其实有很多的苦受在里面。

 

师父在十一精进共修的开示里有讲这样一段话:“当你对于这些世间物欲的心思越来越弱的时候,你这种修行的心才能真正地提起来。”为什么这些心越来越弱?你整天总想这些东西,就没有心思坐在这里去闻思佛法。不相应啊,因为这些佛法都是让我们去减少我们这些五欲的力量。你整天这些东西在起作用,那就说明佛法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然后,实在不行,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一个东西实实在在摆在你跟前的时候,这个法就不起作用了,多实在啊,你看这车、这钱、这房子。你看这都是我希愿的,这么美好的事物,它就不是梦幻泡影了,是不是啊?

我们把佛法的经典可能会弄到这样:得不到时侯,哎呀,如梦幻泡影。得不到时,用佛法安慰一下自己;得到的时候,那就不是梦幻泡影了,如此之坚实。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为什么呢?毕竟还有个梦幻泡影的认识,发现我这个守住还真不太容易。

 

其实我们对这种希愿的所谓的乐受,希望长久,所以我们内心一直都很苦。我还记得师父有一次开示说:“当我们追求的一件事物,结果是错误的,那么我们追求的过程也是错误的,无论我们得没得到结果,都是痛苦的。”师父今年第五届法门之光皈依开示时的一段话。我看了很触动也很相应,如果我们追求的很多东西,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觉得那个很好。若不好,我们干嘛去追求呢?我们会认为它很好,我们才会去追求。

但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会发现追求的过程很苦。是不是?打个比方,你想买辆宝马车吧。需要一百万。你说没有那么多钱啊,那挣钱吧。怎么挣?我一年工资10万块,我得挣10年才能买辆宝马。那我怎么能开呢?我现在就想开呢,那就贷款吧,抵押贷款,每个月多少钱,出意外了,油还这么贵,停车还不好挺不好停的,刮了蹭了,修得还挺麻烦,出点意外更受不了,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就说你当初追求的快乐,你会发现给你增加了更多负担。再加上以前的贷款,而且行情不景气,不行,那把宝马卖了,换个奥拓吧,勉强也能开,也是个四轮啦。品质下去了,我们还觉得很苦,虽说没有开宝马那么风光,车实在是太烂了,我们好像一直在抉择这个乐受,会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苦的因在。也就说我们追求的结果本来就是错误的。所以说我们在这过程中,我们去追求一种状态,得到一种快乐的状态,我们一直为了追求这种我们想象中的快乐的状态,去用各种条件去实现,导致我们没有看到它潜在的问题,只有我们真的把这种状态实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感受的时候,近距离才发现,原来它其实有很多的苦受在里面。是不是?

 

 

其实我们生病了,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甚至我们觉得这些业障就是我们的快乐。。。。。。

所以我们所谓的“此生所有病障业障悉消除”都不是我们的真实的愿力。为什么呢?现在你有很多病障业障,你不仅不愿意消除,反而还会不断地给它增加,增加力量,坚固它

 

你现在自己反思一下,你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让你得到快乐?真正得到的时候,能都真正地快乐吗?都要打个问号啊。你要想想,您真的得到了,你会快乐吗?或者它会一直快乐吗?如果你都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哪怕前面是悬崖峭壁,你没有走到跟前时,你就不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大部分业都是这样呈现出来的,可能吗?

如果你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你会怎样呢?你会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哪怕前面是悬崖峭壁,是火坑,因为你看不到,你没有跑到悬崖跟前时,你就不知道前面是个深渊,可能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但是你走到跟前的时候,往往很多人就已经刹不住闸了。到跟前时,当他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晚了,为什么啊?掉下去了。我们大部分业都是这样呈现出来的,不是我们不知道那个苦,我们要往里面跳,因为我到跟前时,我已经刹不住了。

惯性啊,还离开10米时,我看到危险就已经踩刹车了,刚好停下时,已经冲出去了,然后呢,就自由落体。是不是?而且这个自由落体的时候,我们还能感觉到蹦极的快乐,就是没有保险索啦,下去就完了,生命就Game over 。再来一遍。就好像我们在玩游戏时,死掉了,Game over,重新开始。再来一次。但发现我再玩的时候,前面的都忘记掉,我还是很喜欢这个东西,我看到这个东西,还是很欢喜,还是很相应这个东西,看到这个吃的,还是想尝尝,看到这东西好,我还想拥有,还是很相应,依然很希愿。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种子在起作用,其实我们生病了,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这是业障,甚至我们觉得这些业障就是我们的快乐,知道吗?所以我们所谓的“此生所有病障业障悉消除”都不是我们的真实的愿力。为什么呢?现在你有很多病障业障,你不仅不愿意消除,反而你还会不断地给它增加,增加力量,坚固它

 

所以这点,上节讲,我们最相应的,我们都希愿的就是“此生所有病障业障悉消除,学佛顺利。”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病障业障了,苦了嘛。我们说我们要学佛,要离苦得乐。然后我们才有下一步,“要学佛顺利“,一学佛,发现不要紧,障碍重重,我们的朋友都障碍我们学佛“干嘛学佛啊,脑子有毛病了?受到什么刺激了?想不开了?”然后我发现这些亲友障碍我们,我们还得再发一个愿“所有眷属悉皈信大乘。”我们认识到佛法好时,很好,跟亲朋好友们分享。发现这一分享不要紧,一分享,这一盆又一盆的凉水,浇得自己内心拔凉拔凉的。浇来浇去的时候,冷静下来就发现,原来给别人弘法难度这么大。我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境界啊?尤其刚学佛那阵儿。(众答:是)哎呀弘法不容易吧?所以我们要发愿:“要承如来教法。”你看这个第一个愿,我们来一起念念:“愿我们此生所有病障、业障消除,学佛顺利,所有眷属悉皈信大乘,承担如来教法!”

 

 

我也特别想这个病障业障都消除啊,但是自己去造做那个因的时候就发现,我们对这个业果是一种非常愚痴的状态,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病因在哪里。

 

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我们认为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在加重我们的病障和业障。

 

给大家举这个喻,辨析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念的时候,发现我也特别想这个病障业障都消除啊,但是自己去造做那个因的时候就发现,我们对这个业果是一种非常愚痴的状态,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病因在哪里。

所以说我们就一直在追求一种我们认为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呢,是在加重我们的病障和业障。你不知道观过不对吗?那你为什么那么习惯于观过?是不是?甚至观了半天都不知道是自己在观过。好不容易意识到自己观过,又发现这观过的心还转不过来,这就是业障呀!(众答:是)你说我这个观过的心都是别人引起的,都是他怎么怎么着做的不如理不如法的,让我观过了,应该把这个境给消灭掉。就是我们不能改变自心哪!我们先想改变境界,把这个境界给灭掉。
发现灭掉这个境界不容易啊,那就换个环境吧。“如能转境即同如来”。我们还没有如来那种功夫,就一直想转境,所以我们能不苦恼吗!我们内心非常地烦恼,转不过来。我们转不过来境界,我们离境了,我们这个烦恼就改变了吗?就像我们站在太阳底下,哇这么热晒得我,暴晒,把我晒黑了,或者是晒得我出毛病了眼睛不好了。我有几种选择:一、我找到一个阴凉地儿避开。二、我打个伞,戴个帽子或戴个遮阳镜什么的都可以。这是一个什么,这就是一个方法嘛,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