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桌面上与桌面下


    我的一位同事参与客户的宴会,回来对我抱怨说,那些政府领导怎么尽是黄段子,好委琐啊。是的,这个的确如此,在很多场合中,说黄段子与喝酒是在桌面上很流行的事情,甚至那种新鲜的黄段子代表你在段子界的信息灵通与社会地位,当然喝酒是代表了一种诚意与关系气氛的。这种现象你当然不会在我们那种冠冕堂皇的会议与宴会场合出现,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这就意味着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不见外的关系,因此你听到让你尴尬的段子,那代表你与场面上人的关系已经升级了。当当网李国庆痛斥大摩女的行为,不只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他说的很多事情可能就实话,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也有很痛切的感受,但是你权衡利弊,就不会那么破口而出,这样在场面上装得很彬彬有礼,那才是一种规矩,而把桌面下的说出来就变成了不守规矩了、不地道了。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很普遍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比如家丑不外扬、比如给哥们一个面子、比如打掉牙齿往肚里咽、比如吃个哑巴亏、比如识时务者为俊杰、比如好汉不吃眼前亏、比如别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基本上全是讲的一件事情,不是那么一个简单的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葱拌豆腐的问题。两个好朋友说悄悄话,旁边人问你们说啥呢,你们赶紧说没啥没啥,也许你们说的就是那个人的坏话,这就是桌子下说与桌子上说的差别;我们看那广西最牛的烟草局长,在台面上说的一套一套的,但台下干的可能跟他说的相反,我们很多时候就把这当笑话说,但是我们很多领导就是把那场面说的话当成说说的,那桌子下面做的事情当做做的,说的与做的不一致觉得很自然的——那是给大家说的,你怎么那么当真;这是给外人说的,你还那么当真;这是报纸上说的,在生活里怎么当真;那是应付上面领导的,大家别紧张;那是做做样子的,别当回事情。

 

    也许是因为我们人多嘴杂的原因,也许是我们人多资源少的原因,我们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当成了习惯,我们也习惯了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做法,我们还习惯了两面三刀、八面玲珑、人前人话鬼前鬼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恰是我们规范化管理、法治、诚信的文化大碍,我们不要说别人,我们想想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不也常有这样的做法么。在这一点上,倒是我们的年轻一代更单纯、更实在、更诚实,一是一二是二,尽管被很多人看成一根筋,而我要说是我们文化的进化与超越机会呢。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我欣赏大家更单纯的文化,大家持守不容易,但是因为更多的独生代慢慢成为主流的职业人群,因此文化的变迁是很有希望的,但我要说,明白与了解80前的那种分桌面上下的文化是重要的,在那个方面知而不必行,也会慢慢琢磨出与前辈人的交往与沟通规则,这个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关于分寸,我没有现成的答案,因为那是大家在探索中为自己分别界定出来的。

 


昨日场景:参加友成基金会库区移民安置座谈会。飞台北。

 

今日小诗:

深寒

 

割开我的静脉,

淌出的是你冷的眼泪,

原来你伤寒潜伏在我热血里啊,

那么当我无所可流,

剩下凝固的就是你的幸福了么?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牛肉粉汤

卤牛肉切片十片。起热水汤锅,放入牛肉片,三分后,再加食盐、黄咖啡、橄榄油,放入五到六棵香菜叶段,起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