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经济学理论


培训形成了市场,市场带动了培训经济,培训经济实践必然引导理论工作者探讨其中的培训经济学理论问题。我国产业战略的核心是新型工业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种战略包括五个战略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高等教育与培训产业。五大战略产业中,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教育和培训产业等需要文化资源和先进科技为支撑,简称为文化资源依赖型战略产业。培训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产业。国外发达国家培训产业发展的成熟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培训产业发展也和其他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为培训提供市场需求,培训产业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我国培训产业开始兴起也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条件密切相连。
培训经济学属于产业经济学,如果细分可以归为知识传播经济学或者第三产业经济学。由于教育内涵的扩展,从终身教育理论来看,培训经济学属于教育经济学。我们现在研究的教育经济学属于学校教育经济学,没有包括培训,尤其没有包括市场培训经济学。所以李湘萍称之为内涵(扩展)式教育经济学是有见地的。“关于在职培训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Becker(1964)Mincer(1962)等人开创性的研究中得以首先发挥,在接下来几十年的人力资本研究中,无论从研究的质与量来看,对于在职培训的研究要比正规教育的研究逊色不少。”李湘萍把在职培训研究少的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可能的重要因素是很多国家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正规教育而非培训上,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培训的度量以及研究数据的获取较难”。[1]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成熟规范的培训市场,培训多是以计划调训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培训没有形成为一种产业。贝克尔、明瑟等人在讲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时提到的培训是除学校教育之外的,这第二大投资渠道指的也是企业计划调训式的培训。因此贝克尔、明瑟等只能讨论在职培训。统计数据的缺失、培训成本与绩效难以度量是造成培训研究困难的原因,真正研究市场培训的经济学,尤其培训市场提供的培训系统研究,只会在培训市场出现以后。除特别说明之外,所提培训均指培训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供求关系进行市场调节的市场培训。
 


[1]李湘萍. 在职培训经典研究文献评述———基于在职培训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的评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