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给QDII再上一堂风险课


  QDII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缩写,作为机构投资者,能否控制好风险,并且取得什么样的业绩无疑是衡量其是否“合格”的最好标尺。

  自2006年11月2日第一只QDII基金产品华安国际配置成立以来,QDII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并开始发展壮大。特别是在2007年,借助于A股大牛市行情的财富效应,基金发行异常火爆,不仅投资A股的基金规模急剧膨胀,QDII基金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加盟。

  但是,其时的QDII基金可谓“生不逢时”。QDII虽然高调出海,但却遭遇了“翻船”之痛。一方面,当时四家投资境外股票市场的QDII基金,均是在境外市场指数处于高位时入市,如当年进入香港市场,恒生指数正处在25000点以上的高位。高位介入,意味着面临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极大的打击。如上证指数从2007年6124点的高峰被打压至1664点的低谷,包括恒生指数在内的其它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QDII一出海便遭到全军覆没的命运。

  客观上,QDII出现“翻船”,有金融危机的因素,有境外市场处于高位隐藏较大风险的因素,但更与QDII没有控制好自身的仓位风险,以及对市场过于乐观的因素有关。因此,才会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上周五,日本发生大地震,投资于日本市场的QDII基金净值显然会受到影响。地震当天,日经指数跌1.72%,本周一下跌6.18%,周二下跌幅度更是达到了10.55%。短短三个交易日,日经指数便暴跌17.53%,投资者损失惨重,QDII同样不能例外。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有6只QDII投资日本市场,如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建信全球、工银瑞信全球配置等。按照这6只QDII基金的规模和投资比例计算,其在日本投资的总规模接近3亿元,按照17.53%的亏损比例估算,QDII基金因地震造成的损失超过5000万元。不仅如此,由于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亚太地区的股市均遭到重挫,显然,投资亚太地区的QDII亦受到波及。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早先出海的QDII基金没有一只恢复“元气”的,其净值一直在面值下徘徊,尽管期间也出现过净值反弹的现象,但投资QDII的投资者遭遇重大亏损却是不争的事实。也导致其后QDII新基金无法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对QDII的发展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

  四年时间之内,QDII两次因为“意外”事件,净值产生缩水,显然值得QDII的管理者思考。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样,日本地震又给QDII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但两次的学费却不能白交。否则,就是对持有人利益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