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城乡建设将融入更多“高新”元素
本报讯(记者 王岚)近日,中科院确定在荣成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技术综合应用试点。全国共选中3处试点,荣成是唯一入选的县级市。通过试点,荣成市在今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将融入更多“高新”元素。这是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的。
据了解,试点过程中,中科院将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三个方面综合应用新技术,以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及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的挑战。“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低碳能源、智能社区与城镇化、绿色智能城网’等将逐步走入荣成市民的生活中。”19日上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荣成市建设、科技等部门正在加紧调研,制定系统而全面的规划,并将与中科院进行对接,最终确定一份高科技含量的城乡建设发展新规划。
中科院在城乡建设中计划融入“高新”元素的观点,得到了荣成市委、市政府的认同。在上海举行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技术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研讨会上,市领导就荣成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运用“高新”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交流研讨。
“中科院选择在荣成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看重的是我市高起点的规划和全局发展的理念。”荣成市城乡建设局规划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荣成市在发展中统筹海陆为一体、城乡为一体,重点打造了“一城、两带、三片区”,初步确立了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同时,投入巨资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将众多“看不见的财富”埋到地下,惠及市民百姓,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共享。
此次中科院确定的3个试点单位中,地级市、县级市、企业各1个。其中,地级市为福建省宁德市,企业为内蒙古亿利集团。
日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最新《2010年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荣成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74个参评县级市中脱颖而出,位列第十。
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运用《GN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74个县级市进行调查、研究、评价后得出的结果。其中,主要参评的指标由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四大系统组成,包括综合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时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等10项一级指标、50项二级指标和217项三级指标。
荣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名列前茅其原因与不断加强产学研,开发蓝色产业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有很大关系。近年来,荣成先后与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3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实施和转化国家“863”计划项目32项。并成功引进哈理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荣成创办科技园,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开启了借脑生智的产学研发展新局面。仅去年,荣成专利申请量就达到610件,其中发明专利14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荣成已经走上了一条依靠科技振兴产业、繁荣城市的新型发展道路。
“在市委市政府的及早部署下,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的项目都得到了贯彻和实施。”荣成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荣成发展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战略的逐步展开,荣成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对荣成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长期规划。荣成将数十亿“看不见的财富”埋到了地下,先后计划为沿海5镇通天然气、通暖、通水,并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完善和规划,让城市发展充满后劲。
据悉,今年的评比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第二次进行评比,除了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外,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还同时公布了十大文化品牌城市、十大创富城市、十佳投资环境城市等16个排行榜。今后,将每年定期对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95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的分类优势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