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浙江省委组织部了解到,浙江省委组织部和全省11个市委组织部于3月11日开通官方微博,一起“织围脖”、听民意。记者16日看到,浙江两级组织部门的微博量已经超过7000多条,其中大量微博内容是组织干部下基层的所见所闻,并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据2011年3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浙江省市组织部门织“围脖”听民意的可贵之处在于,组织干部们下去访民情,回来织“围脖”;下去有所闻,回来有所思。使得“围脖”所承载的民意,成为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帮民难、解民忧的亲身亲历的切实表达。
可以说,惟有这样的民意才是来自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材料,而不是从二手材料、三手材料中贩过来的,更不是为了应付差事。同时,微博搭建了省市两级组织部门与基层党员群众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与组织部门的即时联络交流,这也是推进“阳光组工”建设的重要探索。
一方面,组织干部织“围脖”反映民意来自“真材实学”,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逼着大家沉下去摸实情、听呼声。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与组织部门能够即时联络交流,使民意表达更加顺畅便捷。这样,真实准确与简洁快速便成为浙江省市组织部门官方微博的主要特征。而微博互动性强、传播快捷的优势,也会进一步推动组织部门以更加民主、开放的姿态,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
毛泽东同志生前多次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组织部门织开通官方微博客听民意,正是对“跟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听听基层汇报,唱唱几句高调。要上几份材料,回去胡编乱造”倾向的有效抵制和克服,确保组织干部放下架子、眼睛向下、心系基层、凝心聚力地去“解剖麻雀”,让“围脖”里民意的“只言片语”更加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假如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里,对于某个问题,基层党员和群众在“围脖”里已经反映较多了,而组织干部还没有察觉,甚至压根儿就不了解掌握,这也是可以验证出他们的作风不深入的。
官方微博拉近了组织部门与民众的距离,让民意传递更快捷,但在实践中也注意警惕和防止以织“围脖”代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倾向。要织好“围脖”,准确反映民意,组织干部就不能坐守机关门市部,而是要变座等民意上门为主动下去找,变浮在网上捞为沉到基层实地摸,不当“二道贩子”,不干“二传手”,不做“守门员”,真正与基层党员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围脖”是虚的,更是实的。“围脖”是试金石,也是一面镜子。网上官民互动,真实诉说民情民意,日益彰显出“围脖”的巨大魅力。浙江省市组织部“织围脖”听民意,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