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算不算幸运,昨天上午逛超市时我还悠闲地买了两包盐,可今天起床大街上已到处都是抢盐的人群,盐价少则翻番多则飞涨十数倍。几乎就是在一夜之间,食盐成为最紧俏的商品,全国很多地方都被抢购一空,上至发达城市,小至偏僻乡村,无不如此。其传播速度之快,其传播范围之广,简直令人称奇。
市民抢盐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我国食盐全部是加碘盐,其中含有碘酸钾,不少市民觉得买些食盐,关键时刻用来防辐射;另外一种就是担心海水被日本核辐射污染,以后买不到放心的食盐。抢购发生后,专家纷纷出来解释:食盐含碘低不能防辐射,我国食盐大部分都是矿盐,即便是海盐也离日本较远,影响甚微。应该说,专家的解释很有道理,相比之下,抢购食盐则显得根本没有道理。
但是,就算是这样,再理性的人在狂潮卷席之下似乎也难以保持淡定,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食盐为必需品,而且保质期超长,多买点总不会有损失,于是宁可信其有;二是既然大家都这么做,必然有其道理,去饭馆还挑人多的呢,总不至于那么多人都是傻子。事实上,任何谣言之所以能得到极速传播,也几乎都是这两点:私利关切与从众心理。
当日本核泄漏这样的大灾难来临,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对我以及我的家人朋友会有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共同心理预期下,当一个人说食盐含碘可以防辐射、海水被污染后没有盐,人们当然很容易相信;自己相信了还不算,还要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各种方式第一时间告诉家人朋友。抢购食盐的现象之所以能够一夜之间在全国那么多地方出现,甚至还包括相对蔽塞的农村,足可体现共同关切之下恐慌心理传播的神速。
事实上也不独中国如此,欧美很多国家民众都在疯狂地抢购碘片,网上拍卖已推高至500美元一包;香港市民由于担心日本产品缺货及新货会受辐射污染,日本货从奶粉到鲍鱼都被抢购一空。——在灾难面前,大家的不理性似乎都是一样的;然而谁又能说,灾难发生后尽一切可能保护自身利益,不是人类最大的共同理性呢?
因此,我们或许没必要花大力气去追查谣言制造者,我甚至很怀疑,是否果真存在这样一个超能力的谣言制造者;事实上,“抢购食盐潮”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并且造成恶劣影响,因为大多数的公众都还是相信食盐供应能够得到保证。但是,作为一个恐慌传播的经典案例,“抢购食盐潮”以超速度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并且真实造成食盐暂时短缺的效果,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警醒。
在核安全面前,“谈核色变”全人类都无法避免,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有人说“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恐慌本身”,这话听上去很荒谬也很残忍,但是在另一个意义上,在公共政策制定者预估核危机后果的视角上,“谈核色变”确实有可能衍变成致命的恐慌,而且,这种恐慌不可以被事后避免,只能被事前敬畏。
日本核泄漏之后,国务院已经要求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这太及时也太重要了。日本核泄漏事件确实有必要促使我们在大规模发展核电的既定政策面前,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和重估。与公众不可避免的“谈核色变”相比,“抢购食盐潮”只是一个小小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