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感觉北京的春天来临时,其季节就进入了夏天。最明显的标志,是北京的杨柳飞絮,漫天飞舞,雪花穿阳。这时候,是5月初了,大街上身着多是夏装的人们,更有一些女性发疯般地袒露她们春一般的风景,绽放她们心中的春天,也让男人们难顶似飞絮般的缥渺情怀。
也就在这个时候,北京的杨树、柳树,开始它们的向上生机。
其实,北京的树种很多,给我的印象多是这两种。要说第三种树,那就是槐树了,近些年来,北京为减少飞絮干扰,一些地方都在移植槐树。
北京的树,和南方的树大不一样。南方的树是靠它自然生长,优胜劣汰。北京的树,和地道的北京人一样,多是靠“吃低保”生存。在北京生活过的人,稍微仔细观察一下,一旦北京刮上8级以上的风,其杨树、柳树就会倒一大片。原因很简单,北京的树全是靠人工浇灌的。一年大致浇上三次水,第一次是春天,为了生长;第二次是夏天,为了活着;第三次是秋天,为了保墒。再往下追寻一下,北京被风刮倒的树,多是没生根的。北京干旱,你浇多少水,它就长多深根。你不浇水,它就不生长。这就是北京的树的显著特点。
有人写文章说过:北京人喜欢种杨柳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懒。因为这两种树易活,不需管理,虽然不美,也不能说它们难看。杨树挺拔硬朗,尤如男性激动时的性器,柳树摇曳多姿,尤如美好的女性长发,至于说到脏点乱点嘛,那是小节,大可不必计较,气势在就行了。
地道的北京人多是靠国家养着,因此,北京的树也学会了吃低保。不是有句说,棒槌上街,三年成精吗?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北京的树,多半是移植的,它没了故乡,也就没有了心情发展。于是,在北京打工的人,也和北京的树一样,多半是无奈地奔波。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和地道的北京人明显地划分了界限:用“我不是本地人”来鄙嘲那些吃低保、收房租的人们。
想想吧,北京的人可怜,北京的树也可怜。
唯独不倒的,是那些靠它们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努力伸根,不断探求自我发展方向的英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