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安全面临大考
文/马跃成
针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19日权威发布:截至3月19日16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根据最新气象分析,未来三天日本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无影响。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9日说,受损核电站附近农场出产的菠菜和牛奶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抢救工作有新进展,东京电力的工作人员在19日凌晨成功把外置电源接上核电站,也确认能够供电。
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顾问安德鲁3月18日在维也纳总部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物泄漏危机依然严峻。日本政府已于当天根据原子能机构发布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该电站1号至3号反应堆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
快十天了,日本大地震、大海啸、核泄漏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几天关于核泄漏浮尘对世界各地的影响,以及核电安全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地闹的沸沸扬扬。
核电站的安全一直都是广大民众反核的主要理由,但是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已经成为主要的能源形式,一些国家甚至核电占到电力资源的五成到八成以上。现在要说让各国放弃核电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全世界的核电站总能量确实也是人类的一个大威胁。
发展核电的理由除了缺电以外,还有两个理由就是核电是清洁能源,同时核电也是安全的能源生产方式。说核电是安全的,是因为核的危险很大,因此人们在建造核电站的时候,就给予了特别的安全保障,包括建造质量和核电反应堆模式。
但是,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核电事故也是不断出现,任何一个地方的一个小的核泄漏都能引起世界性的社会事件。而切尔诺贝利事故更是把世界性的反核浪潮推到了极点。这次日本核事故让我们又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训。
像这次的大地震和海啸,其凶猛之势,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恐怕哪个政府也没办法。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救灾,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现在的核电技术比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安全了,但是毕竟是核电站,要做到绝对安全才是,因此还要审慎推进。日本事故的教训不是日本的技术和管理出现问题,而是大自然的力量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们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我们应当,也必须在日本核事故中汲取教训,反思核电站建设的计划,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当下还做不到,宁可停下来,也不要盲目追风。
3月17日,在朝日电视台的一个深度访谈节目中,日本学者广濑隆反驳了日本政府称不发展核能将不足以供给日本能源的说法,并称青森县的六所村集中了日本的核燃料,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六所村,那不就是仅仅日本完了,那将是切尔诺贝利的几百倍规模,后果不堪设想。日专家节目中称政府核电站必需论是谎言.
但是,地震会不会在别的地方发生呢?别的地方的自然灾难会不会也有仙台这么大呢?甚至比这个还大呢?谁敢保证没有?没有人知道未来的灾难从哪个方向来?
因此我们不能不非常非常地重视这个问题。注意了一下,在日本311地震之后,我国有关部门的反应也够及时的。
环境保护部部长张力军1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这是在日本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9级大地震,12号刚刚通报核电站泄露事件之后,中国部长的立刻表态。原能源局长张国宝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
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表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核安全技术的日本此次遭遇的核危机,对中国的核安全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要用三代技术替代二代核电技术。但是,日本这次核泄漏对世界都是深刻教训,给中国的意义,就是让领导层冷静下来,核电还必须慢慢搞,大跃进不行!
在日本核泄漏危机引发的疑虑中,国务院宣布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传达了核电发展暂缓的信息。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昨天在一场对媒体的吹风会上说:“核电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的。”他说,中国不会改变核电发展大计。
针对日前媒体报道“中广核集团表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昨日中广核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声明“万年一遇”的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有网友认为太过于专业,完全超出人的理解范围。其实,只要解释一下,在日本这样的地震情况下,或者再多少的情况下,中国核电站是不是是安全的就可以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通过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估,切实排查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绝对安全。这个是正确决断,核电安全是绝对的,不是概率的,也不是像某人说的万年一遇。我相信,我国的核电施工质量是符合现有安全标准的,应该做的是针对日本核电站事故提高标准。大自然的破坏出乎意料。
据介绍,中国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电站的选址均远离地质断裂带,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决定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个判断和决策太正确了。
3月12日,数万德国人走上街头,要求政府终结现有一切核电设施。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认为,德国需要核能,至少在现阶段,核能必须充当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技术”。日本核电站事件会促使各国更加重视核能设施的安全性。绿色和平组织认为日本正陷入核电危机,呼吁全球逐步放弃使用核电。
中国的核电站发展晚,采用的是新技术,有晚期安全优势。日本这组核电站是1950年代建造的,技术上相对落后。但是核电安全从来都是建造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技术上讲核电是安全的清洁能源,日本核泄漏事件说明,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们的技术还是很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小心,更大的防范措施,更多地想些困难,想想危险时候的完全的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