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案例:王老吉成功营销的两大策略(图)
王老吉,林则徐曾经亲自帮助的品牌,起源于道教的一个秘方.......
------ 诸葛长青
之后,王老吉如林则徐所言,卖起凉茶来。
1840年,王泽邦便开始生产王老吉凉茶包。其后,王泽邦让三个儿子在广州另设分店。这时,王老吉凉茶不仅畅销两广,湖南、湖北、江西、上海,以至北京,哈尔滨等地也有销售。王老吉凉茶随着不少赴东南亚等地谋生的广东人,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王泽邦于1883年辞世。
后来,王老吉第三代传人于香港设店,又在澳门开设分店,并将王老吉「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成为第一个注册的华商商标。
1938年,广州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攻占,王老吉凉茶货栈全部焚毁。二次大战结束后,在广州市海珠中路恢复生产。 1949年解放后,王老吉凉茶归入国有企业,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8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以固定资产和员工数目最多的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1982年,中药九厂改名「广州羊城药厂」。 1992年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羊城药业的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1997年重组资产,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0874)上市,更于2001年增发A股(上交所:600332)在上海上市。
2004年3月4日羊城药业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李祖泽先生。
百年老字号广州王老吉药业正式变身为中外合资企业,其与香港同兴药业合资成立的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05年1月31日正式挂牌运作。
有176年历史的王老吉药业是全国医药50强企业之一。与之合作的同兴药业有限公司是香港的药界大鳄,在海外中药销售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拥有庞大的中药销售网络。同兴携手王老吉,实现了二者的优势互补,将使这家百年老店再焕青春。
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香港同兴药业对王老吉增资人民币16888万元,取得增资后的王老吉药业48.0465%的股权。增资完成后,企业原控股方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王老吉的股权由94.28%下降至48.0465%,与香港同兴药业并列为第一大股东。自此,王老吉药业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204756878元,经营期限为10年,公司其他3.9070%的股权为自然股东。合资后的王老吉药业董事长由同兴药业董事长李祖泽担任,原王老吉药业董事长施少斌担任总裁(CEO)。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穗港两地各有一个“王老吉”,而香港王老吉早期已在香港和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先行注册,这对广州王老吉产品的出口造成极大制约。此前,同兴药业已经承诺协助广州王老吉药业以“公平市场价格”或独立评估专家的评估价格彻底收购香港王老吉,从而取得在香港或海外注册的“王老吉”等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王老吉这个老字号,在「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排行第五,品牌价值高达1080.15亿元,现时由三家企业共同使用,包括掌内地市场的广州王老吉、掌香港及海外市场的香港王老吉国际、租用商标使用权20年的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支线在40年代由第四代传人王豫康开设多达六间分店,现时第五代传人王健仪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注册权。由于铺租高昂,现时香港只余位于元朗区的天水围颂富商场一间门市铺,另外,现时天水围天耀商场及屯门良景商场亦有分店。
2000年以前偏安广东、2002年销售一亿多、2004年销售突破十亿、2007年销售突破五十亿 2008年销售突破百亿!
从零到一亿王老吉走过了近百年,从一亿到五十亿,王老吉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而从五十亿到百亿却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按照常规一亿到五十亿用了五年已经不易,但短短的一年从50亿上升到百亿,这个突破在饮料行业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但王老吉却做到了。
当众多营销人把王老吉的成功归结为定位的成功、营销的成功时,个人觉得还欠缺点什么,因为营销成功因素很多,王老吉成功的核心似乎还比较朦胧。当我们回归营销的原点重新梳理王老吉的运作轨迹时,我们惊奇的发现王老吉的成功可以用两个字的策略概括——“知”和“信”。
策略一:知为上(诸葛长青:知名度最为重要!)
知即知名度,亦可引申为品牌知名度等。在中国没有知名度的产品很难卖好,而有很好知名度的产品大都卖的不错,除非你的产品力实在太差。
上世纪,王老吉一直是广东地区的区域产品,以凉茶的形式存在,卖了百年屹立不倒,在广东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这说明产品力够强劲,为啥一直卖不好?很多营销人早已给出了答案,除了产品定位模糊外最主要的还是在全国缺乏较好的知名度。
2000年左右王老吉迈出了打造知名度的步伐,先后上央视、卫视、赞助体育赛事、公益活动等,经过前后近七年的努力,王老吉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销售也在节节攀升。
策略二:信为纲(诸葛长青:赢得客户信任非常重要,行善积德是树立品牌的最好方式,客户信任就是永久的金牌)
只有知名度没有信任度,是不能创造真正的成功,这一点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知”是营销的上策,而“信”却是营销的纲领,偏离了这个纲领,势必是知名度越高死的越快。相信王老吉深刻的看透了这一点,对于“信”的打造王老吉从来没有放松过脚步,从较早的赞助公益、体育以及广告传播的调性都非常注重品牌形象这个“信”的打造。成功的企业都善于抓住时机,显然王老吉没有把这句话当作空话。
2008年汶川大地震,5月18日晚,央视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总共筹资逾15亿元。其中,罐装王老吉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震撼了国民的心,这笔捐款敲响了王老吉全力打造 “信”的号角。很快就有网民抛出“买光王老吉”的帖子,并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站、论坛、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头条,引发了王老吉在各地卖断货现象,同时也极大的点燃了老百姓的民族热情,王老吉以突破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多年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在此刻联合民族的“信”一起爆发,其威力把众多营销人惊呆,甚至多年只看广告从未购买的人也加入购买的大潮,至此王老吉才正式完成“知信”的两步走,这个时间定格在2008年年中。
成功要用心呵护
这是一个争夺眼球的时代,让人知道越来越不容易;这是一个充满信任危机的年代,让人信赖越来越不简单。“知信”的建立对企业而言只是好的开始,只有维护“知信”的持久,才能收获更多,才能保证持久的市场占有。好的知名度建立起来后,要有持续不断的广告提醒或事件营销,否则消费者容易把你忘记掉。信任度建立起来后,要有持续不断的良好企业形象或品牌形象的传播,否则信任度就会慢慢减弱。这两点从现在王老吉继续推行的各种营销手段中可以窥见一斑。
新老品牌要区别对待
对新品牌而言,常见的有三种建立“知信”的方式。
而对于知名品牌而言,“信”的增加,不仅可以抢占到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更令我们惊奇的是,他可以挖掘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这或许是王老吉突破百亿的核心策略吧。
更多关于儒家、道家、佛家、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 8、施食回向地狱:怎样回向地狱众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5.htm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