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中国式”购车心态大剖析


     2011年进入国内汽车行业,力争实现新车产销世界第一三连冠,在此目标影响下,总产销目标力争实现2000万辆,而恰恰在此重要时期,国内刺激汽车消费的若干政策,基本上全部退出,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影响最大的京城,又实施了历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方案。其中限量成为最重要的核心。京城消费者的购车趋势成为各厂商研究的焦点。京城汽车市场销售方式、购买方式、购买观念、购买心态,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和调整。那么,广大消费者是怎么进行“中国式”购车的呢?

买等不买用

由于京城实行新车购买总量严控,已经连续连个月个人购小客车实施摇号方式决定购买资格,且不论科学与否,此方式无论对想买车的人和不想买车的人,都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心态各异。真正摇到号的人,由于购买限期为半年,促成了其不断加强的观望情绪,及真正实施购车的不足20%,绝大部分人在等,比较集中地说法是在等汽车降价促销,而经销商也不甘寂寞,坚持不降价。而在其身后仅两个月,已经积累了41万人等待摇号中签的庞大群体。只能等待。

买新不买旧

还是由于摇号政策的影响,摇号中签对于想真实购车的人来讲来之不易,尽管购买二手车也需要摇号中签,对于大多数京城想买车的人来说,来之不易的摇号中签为什么要考虑买二手车呢?用不着考虑,一定要一步到位,买辆新车。因此出现了以大多数汽车市场观察人士和媒体预测相反的状况,由于购车在京城是一件很困难的,不太幸福的作为,有车族异常珍惜手中的汽车,绝不轻易卖做二手车。形成京城不仅二手车售出渠道难,二手车收购渠道成为新难。二手车京城消费者需求一落千丈,只能流出京城。

买豪不买低

京城车市中高端车近几年来销售一直火爆,尽管有一系列刺激政策出台,并没改变其热销的趋势。京城治堵方案使京城车市确实冷清了许多,甚至一部分车市和4S店面临转型或到周边省市转移,但有一个趋势是明朗的,即豪华车市场远远好于合资车市场;合资车市场远远好于自主品牌车市场!京城豪华车专卖店并没感到京城车市总量限购的寒流,而恰恰相反京城豪车和进口车市场依然火爆。据说,功劳归功于外省市消费者借机进京淘宝。

买销不买服

按理说京城的广大消费者在京城限购令大环境下,尽管摇号中签十分幸运,理应珍惜自主选择权,将考察制造商、经销商有无高水平的,以顾客为上帝的优质、优惠的真正的售后服务为考查重点,而绝大部分仍表现为,拿着手中的选票,选择哪的市场,哪的4S店销售好,能够达到自己选择销售的目标。而将最为重要的优质的售后服务,仍放在第三四位,我们的消费者表现的多么不成熟!

买涨不买降

  尽管有舆论呼吁汽车加价销售违法,但也未见政府部门有任何动作,因此形成了国内汽车消费者独特的购车心态,即越涨价越加价越买车,趋之若鹜,以最早卖到加价车为荣,很有面子。

在车市里,降价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销售手段。但是,这种手段的效果并不一定在中国的市场立竿见影。

对于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买车的方式其实相对保守。如果现在车市的价格狂降,许多人就会选择持币待购,以免觉得明天、后天再降,自己不就亏了吗?而如果车市的价格开始上涨了,许多消费者就觉得再不买的话,等车价涨上去了之后再买就来不及了。所以,许多消费者购车会做出与车商促销相反的决策。

  买热不买冷

  中国人很热情,也爱凑热闹。中国人喜欢去大家都喜欢去的地方,聊大家都在聊的话题,吃大家都去的餐厅,当然,也喜欢买大家抢着买的车。

  在中国车市中,许多排着队等着买的车,不但没有因为提车不方便而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心理,反而,还被很多人认为是抢手的指标。像东风本田CR-V、Q5、Q7、途观等,有的已经大概有5年的订车加价的历史,有的是近两三年的历史,有的加价高达数万元,这不但没有影响这些车的销售,还让更多人觉得,这样一车难求的车型才更加值得珍惜。相反,有许多库存多、等着卖的车型,或经济实用却遭受冷遇。

  买老不买新

  中国人做事比较踏实,就连买车也一点都不马虎。许多国外的消费者喜欢求新、求变,什么事情奇怪、刺激就做什么。而中国消费者不然,对于刚刚推出的全新车型,中国的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历经岁月历练、优胜劣汰后的老车型。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会觉得,老车有若干久经考验的绝招在手,而新车太嫩,无法取代这些绝招妙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捷达、桑塔纳这种老三样永远排在京城大市场多年来汽车销售前列的原因。当然汽车也应该有经典车。

  买听不买看

  有人评价中国消费者买车是:心眼多,主意少,买车跟着别人跑。虽然,这样的说法太过以偏概全,但是,对于有的不自信的消费者来说,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平时玩车、懂车的车迷我们且不说,对一些不太懂车的消费者来说,常常喜欢看亲戚朋友买啥车,也心存艳羡购买同样的车。

  一方面,中国人比较热情,喜欢给人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中国人也比较喜欢听从别人的劝诫。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会买身边人使用、推荐的车。于是有人说,一些中国消费者买车是用耳朵,而不是用眼睛。尤其是京城的消费者更关注市场炒作,更关注舆论炒作,或忽悠。

  买长不买短

  在中国人的审美观里,汽车要大气会更有面子,也更显档次。所以,一些加长版车型在中国就销售得特别好。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不好卖的产品就加长,一加长就热卖,此规律屡试不爽。如:去年宝马加长车在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异常的火爆,其关键卖点在于宝马加长气派、特殊、改装,更有面子。

  中国消费者在车型的选择上,自然出现了“加长化”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消费者注意到这一点,大多数外国的厂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现在,有很多“L”款车型都专门为中国消费者生产,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胃口。加长车的经久不衰,也是中国消费者偏爱大气外形方面的非理性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买坐不买开

  许多外国的车主比较喜欢购买驾驶操纵感强的车,而中国消费者在选车时,却更加注重乘坐者的感受。例如:官车、公车第一位的当然是乘坐者的感受和决策!如今多人乘一部车越来越盛行,而驾驶者的感觉并非是最关键的,其有可能的乘车者感受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在中国车市里,家庭用车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在为一个家庭买车时,当然不能只在乎驾驶者的感受了,相反,家人的感受则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比较有能力的消费者还是很喜欢雇司机帮自己开车,这时,当然要选择乘坐起来更舒服的车了。如今SUV类的车,越野车,超过100%的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消费者基本上以体验驾车为乐趣,改善了买坐不买开的状况。

总之,在京城治堵方案影响下,京城的车市还会出现新形势、新变化、新动态,消费者的购车用车观念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得京城车市更加复杂,汽车营销也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