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崇州:“穷帮困”的好榜样


  (博主注:偶然之间发现大成兄读了我的报告文学《崇州人民不会忘记》,并在病榻上写了这篇评论,实在是过奖了。感激之余,特转贴于我的博客之上。多年不见大成兄了,在此鞠躬致敬,并祝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穷帮困”的一个好榜样

  ——小评《崇州人民不会忘记——重庆援建崇州纪略》

                                                                   毛大成

              许大立的报告文学新作《崇州人民不会忘记——重庆援建崇州纪略》(刊于2010/6《重庆文学》),应该是文学抗灾救灾的重头戏,是今年重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辉煌作品,特别是报告文学的关注民生的标志性光荣代表作。读之深受教育鼓舞。

         不错,历史性真实地反映真人真事的当今报告文学大有进步,特别是植入读者心灵的进步,能够在读者心里闪光开花的大进步。抓住本质重点写作的《崇州人民不会忘记——重庆援建崇州纪略》,让人心明眼亮,为战胜灾害斗志昂扬。特别是轻松转述重要人物明亮眼光的博大胸怀的谈话,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本质的根本深度,自然证明中央与重庆领导决策的眼光正确高端,英明果断,文字又是如此优美踏勘创新,我的江津老乡让我喜出望外——

      果然,艾吉人看重庆路的角度特别得多也全面得多。

     他说,薄书记说我们是“穷帮困”,一点没错。实际上, 崇州市的发展水平远在重庆边远区县之上。就说交通吧,2003年崇州就实现村村通了,我们呢?2012年才能有一半实现村村通。我曾经开了个玩笑说,我们是”非洲援助欧洲”,但是这援助是必须的,欧洲也有困难的时候。笔者答话说,对呀,欧洲也有弱小如冰岛,希腊那样需要帮助的国家啊。

                              ——引自许大立文

       这篇反映灾后重庆援助大行动报告文学,朴实报告了重庆的朴实行动美德,自然特别让人感动,这样的有情人文章的甘露使我们这些并不富裕的重庆人也因此自豪。
        作品中有智力帮扶的”穷帮困”与通往幸福的”大开朗”崭新美学,自然特别引人注目,启发开拓人心。真实的巨大力量,人文社会胜利前进,让人平静开心。
         六个小标题,仿佛画龙点睛似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特别录后,胜于转述,准确无误——


   引言
    薄熙来亲赴灾区视察决策援建崇州
    梦想成真,人民医院:崇州的新地标
    重庆路,通往幸福的希望之路
    智力帮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
    铭记:两个不对称的城市的传奇


 

         这是空前不同的经验,里面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力量。
        本篇报告自有辉煌至诚的耀眼地方。直接正面反映人民声音,最能说明问题:

       中央是怎样决策重庆援建崇州的,一直是重庆人、崇州人颇感兴趣的话题。
   坊间的说法,是履新不久的薄熙来书记当机立断亲赴北京找到总理要求援建四川的。道理很简单:川渝曾为一家,同居天府之国,共饮长江之水,情同手足,岂能一旁站着?更何况,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那三位直辖市老大哥都冲锋陷阵奋勇向前了,小兄弟能不上前助阵?

               
       
  如此深度反映,自然特别激动人心。
        另外一点,也值一提,《引言》情深意切,高屋建瓴,显示作家全心投入,当时评论者与大立一样,快速写成《我们都是玉树人》,所以“我没有心思继续我的写作”,极其自然,顺其自然,顺理成章,同时恰恰正是这样,促进他全身心地投入,血肉相连的心心相印的写作,当然有了更好更深刻的坚实基础。
        文学是有目标的,报告文学尤其要有鲜明的目标,主题是根本的目标。本篇堪称一个小小的现实榜样。倾吐心声,毫无史籍说教,精明精美的《引言》里的如下文字,自然就成了本篇鲜明精彩的文眼,直接射入每个读者心灵,请容许我录后结束本评论吧:

      “这就是中国, 这就是历经磨难意志弥坚的中华民族,一场灾难,十场灾难也击不倒打不垮的中华民族。我知道,紧接着,另一场救灾重建会在玉树开始,一个新玉树不久会像四川地震灾区重建之后的新景象一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  注: 毛大成,著名诗人,原《金钥匙报》副总编辑;文中黑体字均引自许大立报告文学《崇州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