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师开示:月轮观与字轮观对心脉轮的作用


月爱流光牵字转

  ——月轮观与字轮观对心脉轮的作用\首愚法师开示

  有人问我:「「LA」字是不是二十四小时都要系住观在头顶上?」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般人都在着相中,非常着相,谈不上空。如果以着相的心态,过于执著,往往会引起血压上升,有的人观到一个时候,头会有肿胀感,头皮会发麻,所以你不是要把「LA」字抓得紧紧的,重点是「LA」字观想到最后,放白色光明,光明遍照自己身心,乃至遍法界,能够遍法界的话,那你身心跟整个山河大地都能化掉了,当然也就进入空、无相的境界。能空便能与准提法的圆满次第相应,这可以透过观想,不断练习,也就是熏习。

  此外,观想身如透明琉璃体,重点在我们的膻中穴,心窝这个地方,但不宜过度执守,要感觉自己体内五脏六腑都化掉了,剩下这表皮,这表皮是透明的,然后,「内空心中,生起八瓣莲花,红色无根」。观八瓣莲花与我们心脏的形构有关,这样观想与我们的心脉轮息息相关。心脏是肉团心,而什么是你的真心呢?真心在哪里?你说我有真心就好,这肉团心我不要,也不行啊!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五脏六腑,心脏这地方就是转化我们业报身的一个关键处,它是一个业气交集的地方,怎么交集?情绪好坏的聚力所在,情绪坏,你一发脾气,心脏便轰轰地碰碰跳,一下马上面红耳赤起来。或者人一紧张或一害羞,心脏又咚咚地碰碰跳,也面红耳赤起来、所以这地方是我们转化身心业力的下手处。

  如果以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讲,我们的心若有正念,人就心平气和,身心的金木水火土便起相生的调顺作用,一起邪念有了贪嗔痴慢疑,马上金本水火土的身心功能就相克不调了。好比我们一发睥气,这个心脏猛跳,好像快要跳出来了,动了肝火了。这个相克,怎么克法?中医讲心属火,一怒便火克金,气得发抖,马上肺不对了,肺属金,是呼吸气息运行的主机,生气中心跳加快,呼吸便急促不匀了,然后金克木,木是指肝,呼吸不顺畅,容易影响肝功能。接着木克土,土克水,胃和肾也跟着不对劲了。最后,肾的毛病又反回来千扰心脏的正常运作,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修行的道理在于随时保持正念,心平气和就对了。心火平和的时候,火生土,睥胃吸收东西,很容易消化,饮食正常,精神饱满。土生金,饮食吸收营养,睥胃健康,自然提升肺的功能,精神旺盛。金生水,水生木,然后肾脏和肝脏都顺势在整体生机的滋润作用中调和了。肝功能调和了,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这样整个机制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所以形而上的念头、见地、观念对形而下的生理是很重要的,它左右了我们的报身,你念头不对,就报在你的业报身上面,然后我们的业报身就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因此准提法为什么在观自身如透明琉璃体外,同时也强调观想心月轮?在戒律里头,比丘晚上睡觉要作日轮观,可使意识不落浑噩中,也避免做恶梦。观日轮跟月轮,意义一样,只在身心调节的方便作用上略有不同。作月轮观或日轮观可使观者转化心脏的业力结使,心念清明,睡眠安详。一般人平常睡得不好,甚至恶梦连连,大都是人事上不祥和,这是转化报身的关键处。

  我们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摊开来是六根对六尘境界和所起的六识作用,合起来叫十八界,人就在十八界里封住了。十八界浓缩回来叫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心月轮观,或者准提法的字轮观,在心月轮中观字轮,都是为了解破这五蕴或十八界。那么我们要怎么观想?你只要念念在准提神咒就可以了。准提神咒本身就是个字轮,就是个坛场,你念念在准提咒上面,便是结界,界定了一个神圣的范围。等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时要去探路的时候,就画个圈圈说:「师父,您就好好待在圈子里头吧!你不要出去,出去有受妖魔侵犯的危险。」可是猪八戒不听,煽动师父说:「那猴子的话靠不住,我们为什么要困在这圈子里头呢?外面好玩的很。」结果大家出去,一下就被妖魔抓去了。心月轮所现字轮就是这个摄身摄心的安全圈,准提咒也是。同时我们的准提镜,也是代表这字轮,只要我们的字轮或诵或观得净念相继,那心便清如明镜了。

  佛法的道场是从我们的清净心里面展现出来的,这种心跟我们业报大有关系,所以很多禅宗祖师悟道的时候,都脉解心开,心打开来了,心脏的气结「剥」地一下,解开来了,这地方正是心月轮观和字轮观的秘密所在,非常微细,非常宝贵。所以整个来讲,「LA」字观、透明琉璃体、心月轮观、字轮观都是见空性的一种方便,其中又有一个重点,就在后修普贤行愿海。心月轮中现字轮,也是后修普贤行愿的范围,包括我们的见地,包括我们的修证功夫,包括我们做人处事都跟心月轮、字轮息息相关,因为这些观想观得好,心平气和,正可在待人接物,做人做事上好好行善做功德,字轮不要观想大大,愈小愈好,像时钟一样,顺时针右旋,需和他人谈话时,可在舌上观一「LA」字,一边讲话一边摄心在定,也是普贤行愿的项目之一。


  如何得自由——准提法字轮观的奥妙\首愚法师开示

  准提法门在持诵上不但是一个观音耳根圆通法门,也是一个让行者得以心息相依的安般守意法门。心跟呼吸怎么调到同步而心气合一?这是转化我们色身四大的障碍很大的关键。答案是:我们只要把准提咒语,以金刚念诵的方式把它念到很顺口,念到顺气,那就可以入门了。我们身心不调的气,叫逆气,逆气消融不掉,转不过来,我们身心的障碍便是修道上的麻烦。如果你全身的气由逆转顺,顺之又顺,到时你便能感觉到光音交融的境界,所有的音声,在持诵时,感觉到都是从自己的光明体展现出来,整个心就是一个广大的音声海。你能够念到这个程度,观音耳根圆通法门在其中,安般守意心息相依法门在其中,身心没有不转化的,在功夫上得个入处,不成问题了。

  实际上,我们一般人的妄想和颠倒、执着都是身心逆气不调之故,由之在日常生活中,动辄得咎,念头乱起乱灭,搅拌起一股股乱流,这乱流变成了牵引我们的业气,也就是业力,你若没有方法来整治它们,那就只有随波逐流,常在纷争的烦恼中了。准提法门由心息相依,还要进一步体会「身如透明琉璃体」,这个观想很重要。身如透明琉璃体是心息相依的深度体现,在身如透明琉璃体中,接着要发现「内空心中生起八瓣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月轮上现字轮。」这红色无根的八瓣莲花及莲花上的月轮乃是一个人身心和谐至美的一个表现,而月轮上的字轮则是心跟气、光跟音的一个交点,这字轮的转动让月轮的净光更清澈遍照,让无根的红莲更庄严美丽,它是声音化光气呈色相的枢纽,行者这时于它要懂得收放自如,放开来,把自己身如透明琉璃体跟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打成一片;收敛起来,字轮入于月轮中,月轮收入红莲里,红莲与透明琉璃体终归只是一明点,细之又细,它是光,亦是音,光音不二。

  简言之,透过咒语的音声,字轮的旋转所现之极细明点,实际上就是净念相继之一心,心气合一都摄六根的境界,此即无上妙密的准提法整治我们起心动念的习气业力的奥妙处。一般人只要透过咒语的持诵,不断地来洗练自己的身心,去芜存菁,身成透明琉璃体,自然便转化了凡夫的业染之身,成为解脱圆满的报身,妙相庄严。再者,「内空心中生起八瓣莲花,莲花上现一满月轮」,满月轮是妙体,「月轮上现字轮」,字轮是妙用。而此体用之相则是一极细明点所澈照的大光明境界,音声如潮,从中流出,会通法界之流,观音耳根圆通法门宛然在焉!

  修准提法的行者,平时要不断地忏悔发愿,并以这一句准提神咒的持诵来消除业障,顺伏自己。这之间,普贤十大愿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便是最好的生活指标。这样一路修去,不但准提法所现的境相是佛的报化身的色相,心更是佛的法身的菩提心,那凡夫身、凡夫心的种种烦恼障碍,岂还会有作怪的余地?

  一般人修行,光是在那边想把色身和烦恼观空,怎么空得了呢?空不了的。你要持咒观想,并发普贤愿行才行,这样自力他力并行不悖,自他不二,自然得十方三世一切佛的佛力加持,也是得到自性法身佛的灌顶,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所指的正是这样,它可以将我们闭锁曲扭的身心打开调直,一关一关,一节一节,将陷在苦恼忧患的生命超拔出来,获得大解脱、大自由。各位!你真自由了吗?别被那烦恼习气困得死死的。人没有多少时间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好好来修准提法吧!

  --------------------------------------------------------------------------------

  作者: cundhi    时间: 2007-8-24 12:18

  La光出生顶门眼\首愚法师开示

  见法即见佛

  一般学佛的人,谁不想见佛?梦中见到佛,定中见到佛,深浅有所不同。梦中见到佛菩萨,可以说是一种祥瑞,给予我们精神上很大的鼓舞;定中见到佛当然比梦中所见的佛层次更高了。定中见到的佛严格而言,是化身佛。

  从佛法的根本义来讲,见法即见佛,见到什么法呢?见到「缘起法」——缘起性空。佛陀又称为「空王」,当你彻见缘起,了解了「自性本空」的道理之后,见到的「空」即如见到清净的法身佛了,也可以说见到我们的自性佛了。

  佛法以空为究竟——毕竟空、真空妙有。凡夫无法达到空,贪瞋痴慢疑各种习气层层迭迭形成了妄想执着,而生起了非常坚固的观念,以致被我执、法执困得密不透气。

  方便随缘

  准提法门号称「大佛母准提王菩萨」。大佛母即大般若,亦即彻见诸法空性。六祖大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佛法实际上一切现成,是现量显境,故懂得放下,也就到了——本自圆成,本自具足。而凡夫学佛,却总是以揣测的心去猜疑,犹如盲人在摸象一般。

  真正的佛法,即如《楞伽经》所云:「无门为法门」。没有方法的方法即是最高超的方法。一切方便设施、善巧安立只是随顺众生因缘、契机教化而已,这是所谓的「方便随缘止」,真正彻见佛法的本来称为「体真止」 ——自性本体真正达到了,一切妄想执着也都融化掉了,毋须再任何加行。

  很多人烦恼la字观想不起来,你想抓个什么呢?la字只是方便随缘止,但对我们一般苦恼多障的凡夫而言,有个轨道可循,有个东西可抓,总觉得很具体、很踏实,也很牢固。对他谈空说妙太深奥了,不得其门而入,故修起准提法,la字对他太重要了。

  善了分别

  而事实上,准提法的观想,次等井然,只要你懂得,就会很快速的帮助你契入空相,从最基础的观想到达最后圆满次第一气呵成。然而,往往愈简单的愈不容易把握。否则五祖座下,一、两千个弟子,怎么只有一个慧能懂得呢?

  慧能大师初见五祖,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智慧乃由心地涌现,不假外求。外来的因缘或由善知识的开示启发,有所领悟而得契入,这是具有善根利智的人;或有熏陶佛法虽已几十年,但对般若慧仍有滞碍的,那就只好跟他谈表面的信仰了,譬如把净土具体化,让他由宗教情操慢慢契入,却不能告诉他「心地法门」。

  心地法门才是佛法的正知正见,讲经说法「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经典虽为佛说,但若对般若没有正确认识,则开口便错,纵使看得懂,也要能善了别佛法的究竟实义。

  无上加行

  在法界中,有三个根本的元音——嗡阿吽。「嗡」是上丹田的头部音;「阿」是中丹田的胸部音,包括喉轮、心脉轮;「吽」是下丹田音,包括脐轮、海底轮。

  准提神咒念得很纯熟,色身到某时候,三部音就可以很清楚随着气的顺畅,上下贯通,同时展现出来,日久功深,自然就能振动三脉七轮,进一步把身体上的种种障碍融化掉。

  色身上的不健康,心理、思想、业气上的执着,都是我们修行的大障碍,而生起次第前面的净法界咒、护身咒,以及六字大明咒都是在让我们尽快见到空性的加行法。金刚念诵这把金刚宝剑则可说是在「后修普贤行愿海」,把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逐一转化。

  古德云:「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罣碍,千差万别一时通」。观想、持咒旨在遏止我们的散乱心、消融我们的习气,却不是菩提道上的大目标,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只感受到一点好处,就沉醉在那上面,果真如此,进步就非常有限了。

  大根器的人,以无门为法门,那是无上心法,真正的大般若,可惜这在一万人当中,也难找一人。这种人仅仅由金刚念诵即可加速他的成就了。当然中下根器的人更需要它(金刚念诵)。直接持诵准提神咒做为他修行的中心,只要勤于诵念,这股力量就大得不得了。故各位不要只在受阴的觉受上自我陶醉,而把菩提大道抛诸于九霄云外了。

  自求多福

  世界上的大宗教,几乎皆从东方崛起,诸如佛教、天主教、回教,乃至基督教也是从天主教分支出来,好比我们佛教分出来的宗派一般。如果再加上中国本土的道家、儒家,就姑且把它称为世界五大宗教吧!

  各教教主都很了不起,其中当以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位最为崇高。他不争现世名利,只求真理,终为三界导师,千秋万世、一切众生的依止,乃至我们今天学佛修证的楷模。所以不论出家、在家,抑或身份如何,唯有看清楚人生的目标,面对现实环境的考验,念兹在兹,让自己的身口意随时随处与佛法相应,才是我们学佛的根本所在。

  真正的佛法不用刻意去彰显,自然焕发出奇香异卉。能够以无所求心默默耕耘,所得到的即是清净心,而不是名利心,则无尽法界皆归我有。换言之,依清净心行一切事,自然福德具足。

  功名富贵如过眼烟云,各位懂得来修法便是福报中人。这种法财是清净财,也是功德财,那是别人抢不走的。

  无所从来

  佛法的根本在知见上,打坐旨在产生定力,由定发慧,所以重点在「开发智慧」。人的身体本来不足为恃,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最后还是抵不住业力的追逐,终于死在一堆乱石中,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一个人死后,用火化嘛!留下来一堆骨灰;土葬嘛!剩余的也是一具白骨。修到报身成就的人,要走时,涌身虚空,现十八变,引用自己禅定功夫的力量——所谓「三昧真火」——引发定火自焚,想留下来嘛!就变些舍利子给世间人做纪念。甚至有修密宗的,就变作一道虹光,连身体也看不到就向人间说再见了。

  他们再见了,又到哪里去呢?我们凡夫无明,就追根究底,拚命找「到底哪里去啦?」真正懂得的人就知道,那是诚如《金刚经》所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个法身境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呀!佛法乃般若不共法,找到「这个」,就了生死了,不再受生死所局囿了。故学佛的困难点还是在「般若」二字。

  古德尝云:「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三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何殊?」一切有为法,固然如梦幻泡影。纵使有个「觉境」,亦是颠倒妄想了,则有点小功夫又算得了什么呢?到时候四大分离,所倚靠的不是身体呀!靠的是你的般若智慧唷!若是看不清楚,只好再到三界去轮回了。

  理事圆融

  「显密圆通」这四个字也吻合了《楞严经》所云:「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修,因次第尽」的涵意。「理」上的迷惑,可由听经闻法,深入经藏而乘悟并销;「事」上的烦恼尘劳、炽盛五毒却不是你想销就做得来的。因为尘垢太浊重了,非得以尽未来际的功夫逐渐去销融不可。

  我们一天之中,情绪起伏,妄想执着,身心所起的变化与反应皆是业气的显现,须由「后修普贤行愿海」去转化,其中的道理太复杂了。准提法门整个仪轨的设立,则清晰明了的教我们从「先悟毘卢法界」——见到空性契入,再进一步走上「后修普贤行愿海」的实际修证路线,层次井然的为我们铺造了一系列趣向菩提的康庄大道。

  普贤行愿是我们入世冶炼的准则。仪轨之中,从六字大明咒至供养本尊、上师,由见地、功夫直接导引我们证入行愿的脉络。到了上师相应法之后,旋即转入准提法的核心。剎那之间,所有影像遵照仪轨的描述,一一呈现,可说以每一个具体的画面,彰显了最抽象、最超然的境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理事圆融,解行兼备。

  犹如戴角虎

  永明寿禅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跎,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不是他否定禅宗,而是他深知一般人太难把般若了解透彻了。六祖《坛经》也说到「禅宗是接引上上根基的」。如果只有禅宗而没有净土,大概十有九人要彷徨无依了,也进不了佛法的大门了。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老虎已经够威猛了,如果头上还有角,岂不更无以匹敌了?净土,当然走的是「系心一缘」,它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念一句佛号,观想西方三圣——先抓一句很具体的佛号,再观想一尊很具体的佛像,把心系在一个境界上。不论上根利智,抑或下根钝愚,照单齐收,三根普被。

  禅,是由空下手的,若是理念不对,难免落入「顽空」,到头来一无是处,却又自以为是。准提法的修持既周延、又稳当,持诵咒语,与修净土念佛号等无差别,皆在系心一缘;如果还懂得观想就相当于「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了,威力锐不可挡,用它来开发我们的无尽宝藏,自然更加神速。

  所以各位对心月轮与字轮的观想宜特别用心,这是身心的交会关键处,等于生命的观察站,从现象到本体,脉络分明,对自己的生命,在见地上尚未完全了解之前,我们不妨先在事修做功夫,以系心一缘为方法,等开发到某时候,很多道理自然会豁然通达,心开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