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怎样对各班级进行评价


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怎样对各班级进行评价

喻建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上海市五四中学任德育教导,那时五四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有七个年级,二十八个班级,学校属于静安区区级重点中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接手学校的的德育工作以来,已近十个年头了。当时学校开全校大会总是借静安区体育馆,全校师生进馆后不仅所有的座位坐满,还要有一个年级的学生席地坐在馆内的篮球场地上。

据静安区体育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到体育馆开全校大会的学校会场纪律最好的学校当首推五四中学。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当时五四中学把各班级参加各种会议的状况作为对班级德育工作的一项检测,并且纳入对各班级德育工作成绩的一种认定。

怎样进行检测?学校有一个检测组,各班级都可以推选一名同学参加该检测组。检测组的同学经常接受学校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关于个体公正素质的认识和自我培育,关于检测在学校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的认识,关于各种检测技术的培育。培训方式:授课,讨论,交流,检测评价的分析与认定。

班级参加全校大会的检测就由28位同学组成的检测组进行检测,检测点分布在会场各个角落,每位检测同学手持检测纪录纸,眼观四方,耳听八路,检测一般分成两个大的部分:总体状况评价,各细节检测数据记录。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交到学校德育室。

总体状况评价很简单,检测员只需写上一个分数即可,5分(优),4分(良),3分(尚可),2分(较差),1分(很糟)。

各细节检测纪录也不复杂,我现在很清晰地还记得大致有这么一些检测内容:班级到会准时情况,班级进场整齐情况,班级退场整齐情况,这三档的检测纪录都用五级分制表示,属于第一类检测;各检测时刻各班级学生不符合端坐姿势的人数,各班级学生交头接耳的人数,属于第二类。检测时刻在检测前一天预先告知各班级的检测员,一般各班主任也都可能事先知道检测时刻,这样一来各班级就会在整个开会时间段中每隔一段时间自行进行整肃,每次整肃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惯性作用时间,等到这段惯性作用时间行将结束时,新一轮的整肃开始了。

第二天各班级检测员将检测纪录交到德育室后,我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量化显示的方式向全校公布,可以收到良好的及时的德育教育效果。

对于第二类检测数据的处理是这样进行的:

设本次检测第二类的第一项检测中班级学生不符合端坐姿势的人次数最多的为Xi max ,最少的为Xi min(i =1,2,) k 班学生不符合端坐姿势的人次数为Xik ,该项检测可得的最高分为Fi , 该项检测可扣的最高分为Yj ,该项检测该K班可得的分数为Fik ,

 

 

 

 

Xik   − Xi min

  Fik  = Fi -        _______________  ×Yj

                     Xi max − Xi min 

根据这一计算方式,该项检测中最好的班级可得分为Fi ,也就是该项检测中不符合端坐姿势人次数最少的班级,而不符合端坐姿势人次数最多的班级,在该项检测中的得分就是Fi - Yj

这一次活动的检测总分可以将五个这样的分数相加,得分最高的班级分就是100分,得分最低的班级就是60分,其他各班级按比例折算为[60100]中间的分数。如这一次活动检测总分最低的总分为F min , 最高的总分为F max ,那么,该班级在这一次检测中的得分ZK   就是

 

                 FK     -  F min

ZK =   _______________  × 40 +60

 F max  -  F min    

 

    这样的检测和评价有如下的优点:1.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在德育检测和评价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清晰透明,大家都知道是怎么评出来的,绝对不是领导说了算,透明度极高;3.让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切身体会应该怎样抓德育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德育的检测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