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先生最近完成了一张描绘他童年记忆的作品,请大家先睹为快!
童年暮霭
童年暮霭.刘墉作.水墨淡彩生宣纸(93×173cm)2011
款识:
夏日黄昏,
无限悠然。
古树下,
男孩引弹弓,
女娃荡秋千;
老人摆龙门,
顽童捕鸣蝉。
竹篱旁,
情侣窃窃私语;
墙角处,
少年偷偷吸烟。
妇女们,
井边汲水,
檐下收衫。
家家兴旺,
处处炊烟。
清风徐徐,
流水潺潺;
暮霭如醉,
彤霞向晚。
岁在辛卯春忆写童年景物,
刘墉于氤梦楼。
时六十有三矣
藏题:(右下角)刘墉精心
(中近景,右边数来第二栋日式房舍屋檐)刘墉在台北云河街的家
钤印:刘墉、梦然、无用才子、氤梦楼
画面意境说明:
这张画是描绘我童年在台北市云和街、温州街及和平东路一带的记忆。弯弯一条小河是瑠公圳的支流,随着后来新生南路的主流转入地下,这条充满我童年回忆的小河也渐渐消失。可喜的是我在画这张图之前,重访旧地,在「殷海光故居」后面看到一点潺潺流水,又在近辛亥路的地方见到较宽的水渠,可见虽然城市建设,「掩盖」了绝大部分,那条小河还是在偷偷地流动。
溪边竹篱人家是个在水边搭的违建,以前我常跟那家的孩子在河里用畚箕捞小鱼。右下角是军眷区,也是最富变化和有生命力的地方。可以见到卖小糖小豆的「柑仔店」,窄窄的巷子里有人收衣服、有人炸臭豆腐、有人提着大包小包地走过。巷口白发老婆婆正喂鸡,一个娃娃拉着妈妈的手,不断回头看。
最前景的场子就更有意思了,以一棵百年老树为中心,可以看到三位老人正摆龙门、话当年,老狗则慵懒地躺在老人脚边。几个小女生荡秋千,小男孩弹珠、大男孩拉弹弓。墙角两个小太保,在偷偷吞云吐雾。
图左下的河对岸有日式房舍的大院子,三个孩子正用竹竿搅蜘蛛网黏蝉。院落间有人遛狗,狗正对着树根撒尿。墙外一个卖烤番薯的,正推车过桥。
老树后面是一栋高级长官的大房子,一个小男生在外面递东西给窗内的小女生,或许女孩的爸爸发现了,拿着棍子冲出来,被妈妈从后面拉住。
大房子旁边有口井,两个妇人用桶接水,两个小孩似乎游戏般地合力压水。
篱墙上爬了许多藤蔓,旁边巷弄里一个男生正停下脚踏车搭讪女生,几步外另一个女生有点不耐烦地等待,或许是那说话女生的手帕交吧!
再往后面看,是有小桥可通泰顺街的云和街,十字路口的高官家有轿车,穿绿军服的司机正与三轮车夫聊天。巷子里有军车载着四个士兵驶过,顽皮的孩子在车后追逐。巷子最右边两侧是军官的住宅,墙上有铁丝网,墙内有狂吠的恶犬和打篮球的人影。对面则是有卫兵站岗的「兵工学校」。温州街上有卖蔬果的摊贩和赶着采买晚炊的主妇。一辆三轮车正转过街角,上面坐着一对男女。
更远处只见栉比鳞次的日式房舍,与公交车来往的和平东路。马路对面隐约可见「和平长老教会」和「清真寺」。马路左边通向一片绿油油的田园农舍,有人正牵牛回家、有人正挑菜赶路。
小河边姜花成丛、柳树成荫,曲折弯转如带、远远流进淡水河。天边一片落日余晖,与十里红尘和万户炊烟,织成一片温馨柔和的暮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