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对陈光标印象一直不错,觉得他比巴菲特、比尔-盖茨要实在得多。但是,最近以来,陈光标做的一系列事情让人觉得怪怪的,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陈光标到台湾去发钱,到日本去救灾,到云南去发钱,据说还要去新加坡发钱,等等。对于陈光标近日行为的评论各种各样,甚至有人说他是“暴力慈善”。人们不知道陈光标下一步还会做出什么。与以前的陈光标相比,现在的陈光标变了,变得让人不放心,他似乎朝着出名的方向在努力。这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我依然相信陈光标对于慈善的真诚,但不可否认,陈光标现在的慈善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作秀的成分。各种各样的评论不去说它,我觉得,陈光标最近慈善举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受了比尔-盖茨、巴菲特的刺激,或者是媒体的刺激。自从两位世界富豪以慈善家的身份到中国与中国富人见面之后,陈光标就变了。这一改变有几个原因。首先,媒体大肆宣传外国资本家做慈善的崇高榜样,同时贬低中国富人大大不如外国慈善家,我认为,激发了陈光标的好胜心,陈光标由此决定要在慈善方面赶超洋人资本家。于是,在此之后,陈光标主动策划的自己的慈善行动,每一次动静都越来越大,而且,未必都有很大的必要,宣传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其次,陈光标对洋人资本家的慈善的本质要么是没搞懂,要么是搞懂了也不愿学,因此,陈光标没有像洋人资本家一样搞一个“基金会”来做慈善,以至于有人批评陈光标说,没有“基金会”就不规范,言外之意就是说,陈光标的慈善与洋人资本家相比,动静再大,也只是中国式的野路子,没有与洋人资本家的慈善接上国际的轨。所以,陈光标内心的确想大作慈善,大大鼓励慈善,改变某些舆论对于中国人的评价。但是,在“中不如西”的“劣根性”理论下,陈光标无论怎么做,在某些媒体的眼里,都不可能超过洋人资本家。甚至,就是因为陈光标可能要超过洋人资本家的崇高榜样,有些媒体就必须打压陈光标的“狂妄”。
第三,我不知道陈光标对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号称的“裸捐”怎么看。一种情况是,陈光标以为洋人资本家是真裸捐,结果,被媒体鼓噪得也要朝裸捐的方向去。目前,已有消息说,陈光标的生意出现了问题,未来是否还有钱做慈善,令人怀疑。于是我们看到,“裸捐”的口号有可能害了一个企业家。第二种情况是,陈光标知道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是假裸捐,因此,他大肆张扬自己的真慈善,以反衬洋人资本家标榜的慈善“有点假”。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陈光标就是某些人心目中的笑料,当然,他们不会笑出声来,偷笑而已。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陈光标想挑衅洋人首善的地位,属于犯上作乱,就要遭到洋奴媒体的“镇压”。
前几天在做一个节目,主持人提到陈光标,他转述别人的话说:陈光标为什么要自己发钱,不搞一个基金会去发钱?基金会不是更规范吗?我回答说:如果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你想给钱,你是直接给乞丐,还是先给基金会,再由基金会“转交”给乞丐?主持人有所领悟。在这个节目中,还聊到大$最近结婚的事情,W$的婚礼很引人瞩目,其中有消息说,W$婚礼上所收的礼金,将捐献给“泥轰”灾区。主持人问我怎么看,我说,这就是拿别人的钱做慈善。W$的婚礼据说花了上千万,如果真要做慈善,婚礼节约点,省下的钱去做慈善,不是更好?何必用宾客的礼金去换一个慈善的名头?我倒不是很在意W$拿别人的钱捐给“泥轰”灾区,而是对这种用别人的钱给自己得贴金的做法表示鄙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西方慈善的传统。
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美国黑帮也经常组织慈善活动,例如,向特定的人发出邀请,参加慈善名义的晚宴、聚会、拍卖等。接到邀请的人,一般不敢不去。即使不去,也会送一笔钱,然后找借口说:忙,实在抽不开身。美国黑帮不至于把收到“善款”私自吞掉,而是真的会用于慈善,但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钱做慈善,为自己捞取名声。这种做法的合法形式就是慈善基金会。再重复一遍以前说过的观点,西方“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方式是:你把一万元捐给基金会,这一万元本金不会用于慈善,而是用于资本运作,它所产生的利息、股息等资本收益用作慈善。因此,这样的“慈善基金会”本质上依然是用别人的钱做慈善。它可以号称“裸捐”,但是,“裸捐”到基金会的钱,它的处理权和使用权权,甚至所有权,依然属于“裸捐者”,他捐出去的只是“本金收益使用权”,而不是“本金使用权”。如何使用本金,实际上会给“裸捐者”带来更大的无形资产,例如权力、影响力,等等。陈光标很显然与他们不一样。
陈光标没有基金会,他捐出的每一分钱都是真金白银,都是自己的钱,都直接用到需要的人手中。换句话说,陈光标用于慈善的都是“本金”,而没有像西方首富、W$那样,用技巧或本金钓鱼,换来别人的钱,用别人的钱,即“本金的收益”做慈善,自己捞名声。我确实不知道陈光标对于西方慈善的本质是否清楚了解。如果不了解,认为自己真的要向西方首富那样“裸捐”,那么,他的行为可以称为“傻”,学洋人学坏了。但是,陈光标也可能真的很了解洋人首富的慈善本质,他用中国传统的慈善方式,反衬西方首富慈善的虚伪。以至于一些洋奴媒体说,陈光标搞得是“暴力慈善”,即不顾接受者的尊严。事实上,真正的“暴力慈善”是西方社会,前面提到的美国黑社会慈善就是“暴力慈善”的典型。包括巴菲特、比尔-盖茨到中国劝说中国富人,不久又要去印度,劝说印度富人搞慈善,在我看来,同样是“暴力慈善”——他们以自己“裸捐”的光环,给其他国家的富人施加精神压力。如果那些富人不“裸捐”,在他们哥俩被竭力吹捧的崇高形象衬托下,其他人无形之中就成为自私自利的贪婪者。这种精神压力,同样是暴力,在黑社会术语中,人们为它创造了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冷暴力。更何况,这哥俩并不是真裸捐,只是捐了“本金收益的使用权”。就好比前不久还有一个中国富人,号称捐出十几亿的股票,其实只是捐了这价值十几亿股票的收益抛去成本后的部分用作慈善,如果这些股票亏了,他也不用做慈善。
这就是陈光标的处境:如果他一模一样地学世界首富加首善,你不过是洋人的学生,洋人是你榜样,你只能跟在洋人后面,被洋人的崇高形象笼罩,你获得慈善家的美名,是因为洋人崇高形象感染你的结果。你如果发现洋人首富、首善的慈善有很大的猫腻,你想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洋人首富、首善的虚伪,你就会遭遇洋奴媒体的痛殴。“中国人没有慈善精神”早已经被洋奴列为不可动摇的真理了,你陈光标想打破这个“丑陋中国人”的“劣根性”,对于洋奴媒体来说,就是痴心妄想。当然,陈光标也可能是用中国传统的慈善观念、慈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清洋人首富、首善的虚伪。如果是这样,我希望陈光标尽快找回自己,守住中华民族真慈善的美德,没必要像洋人慈善那样专搞一些事先张扬的慈善事件。陈光标应该在做好自己企业的同时,用富余的经历和资金,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别学什么“裸捐”,那是假的。
相关文章:
石油的诅咒:民主与独裁 股权与民主 国美应“扫黄” 民主政治裙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