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洪光浩先生


    洪先生不幸的消息是昨天晚上关宏打电话告诉我的,现在我已完全无法描述当时的感受,吃惊、震动、悲伤、内疚,也许什么都有,但最大的感受还是不愿意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因为在我的心中,老洪是那么有活力的一个人,每一次见到他,他都那么有神,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如同他的名字,光浩。如今,他走了,从海峡对岸来到北京,还没有来得及见我一面,就突然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

  最后见到洪先生是在去年的九月。当时,我和一些开发企业的朋友去台湾参加“中华建筑金石奖的颁奖典礼”。其中的一个下午,我带了几个全经联的会员去参观洪先生在台北仁爱路开发的一个高档公寓楼盘,洪先生约了业主代表和设计师在公寓的大堂等候我们。大堂也是业主的会所,背景音乐是洪先生爱听的古筝,洪先生建议我们脱掉鞋,甚至袜子,去感受一下地板传递出来的能量与气韵。宽大的落地窗外是是樟树的气息和流水的声音,环绕着大厅,我们品着红酒,安静地看着洪先生放的幻灯片,这些片子都是大厦里业主的生活场景,讲述着人、建筑与环境交互与对话的故事。

在台湾洪先生开发的项目合影

  第一次见到洪先生是在三年前,那时我还在北京CBD做项目,世邦魏理士的好友关宏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想介绍一个台湾开发商给我,说他很有理想情结,也许你们能谈得来。我在丽晶酒店二层的中餐厅见到洪先生,聊得很投缘。他跑了很多地方,一直在考察世界各地不同的气象、人文与建筑,很想在大陆做一个作品。他说,建筑应该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如同植物,应该与自然的节奏融合与呼吸到一起。后来,他讲到了他在台湾开发的案例,他讲到了到各地各地考察选材的经历,之后每次来北京,他都会约我聊天,谈到生态与人类的关系,也谈建筑的使命与未来。和他聊天的时候,常常会生出这样的幻觉,很难把老洪和开发商联系起来,倒觉得他是个游走于大地与自然的理想主义者,博大而明亮,如同他的名字,光浩。

  今天我终于再见到了他,他躺在那里,已天隔一方。他的照片依然那么充满活力,眼睛深邃而明亮,他望着远方,那么有激情、那么动人。如今,他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他才五十三岁,在人生的英年,他离开了。

  他生长在台湾,足迹却遍布全世界,他人生的心愿是要在大陆留下他的作品,如今,他留下的只是这个被岁月拉得很长很长的心愿了。

  我曾经带他去看过京郊的一些高端别墅。在那些水草丰硕、鸟风叶鸣的优美环境中,他总是静静观察各类细节,仔细倾听着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只是在被我问着的时候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偶尔也会流露出某种惋惜。我还邀请他参加过在新浪乐居举行的第五期“全经联观点”,在我记忆中,那一次,是他讲话讲得最多的一次。今天,我把他讲的这段话完整地整理出来,放在本文的最后,请我们全经联的同仁们去阅读一下,也许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悟到些什么。

全经联考察格拉斯小镇

  这些天,全经联的成员们正在自发地讨论企业的“商德”问题,洪先生也是我们全经联中的一员,也是一位企业家,读完他的这些话,也许会让我们对“商德”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今天,他的大弟弟给我们介绍,洪先生家里弟妹很多,他是老大,一个人很早就出来创业,把全家的责任都扛在了自己身上。从他的话中,我能感受到洪先生身上所承担那份“重”,但我从来没有听过洪先生说过这些,他对生活、对社会没有一句抱怨,从他那里,我听到的都是热爱和感恩,是理想与担当。

  告别仪式上,好友弹起了洪先生生前最爱听的古筝,悠扬的曲调如同高山流水,洗净尘华。我回忆起在香山明月下,回忆起和洪先生在的所有的日子,那些自由快乐的时光,那些他带给我的勇气、智慧和鼓励,不由地潸然泪下。

  老洪,你虽然去了,但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活着。仰望星空时,我一定会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的精神、你的气质、你的智慧、你的思想和勇气,而这些,都是我人生前行的财富和动力。

  老洪,一路走好。

洪先生参加全经联观点第五期“如何推动绿色建筑在中国房地产的应用

  洪光浩(台湾创世纪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到建筑,我想必须回归到人居住的环境,人的生命跟土地、环境气侯有很深刻的连接的方式,在谈建筑之前,我先谈一些我个人生活的喜好,我几乎每天是喝茶,我特别喜欢喝老茶,特别是老的普洱茶,我觉得老的普洱茶和建筑是相同的,首先是土壤,第二个是土地,我们去云南的时候测量那里的土壤酸碱度是七,再有就是整个的环境,在那个地方有一个族的祖先,他在两千年前告诉他们的族民,给你们牛羊,你们会宰杀,给你们金银财宝回来会花光,唯一给你们留下的就是茶水,在云南那个地方你可以嗅到很多土壤的味道,这个说明什么,一个好的土壤的条件,是有历史条件,文化条件。那么在世界上哪一个地方盖一个绿色住宅,如果你花了再多的钱我也不一定认为是适合人居住的方式,适合人居住的房子就是气运流动,风升水起,我曾经试过在台湾外面三七十八度的温度室内可以不开空调,靠的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空气的对流,靠外面的樟树的阴凉导过来的气流。

  我在英国看过一个建筑,他比附近房价一平米高30%左右,在市场接受度上没有动,但是在那个房子里面走的时候,那个气是不同,他是吸引全世界的人参观的,好的住宅是0到100岁,无论什么人,去那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中国的速度发展太快了,没有好好的体会好好的老茶是什么,一个时代的背景里面,任何的一个开发商,如果不希望你所今天从事的行业有传承和典范的话,你做这个行业其实会很辛苦,即使你赚了利益,但是你带不走,你种下的根,你后代的子子孙孙,我们要承受前人播下的种子。

  什么是适合人居住的,这个课题里面才会衍生出绿色建筑,我看过很多的绿色建筑,他们很多的设计是花钱,有一些是观念上的问题,重点不是花钱不花钱,造价提多少,重点是你有没有对这个土地和环境,对这个专业的建筑的反馈跟市场需求的东西,你真正有没有做一个专业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