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房地产政策的十八般武艺


三十年房地产政策的十八般武艺

失效之浅析


 

    1998年是刺激住房消费,2002年控制住房供给,2005年是遏制需求,到了2008年时刺激需求,2010年是增加供给,到2011年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中国房地产调控难在哪里?

    从社会心理面上说:

    是还债因素在起主导作用,私有财产的重新确认,不动产私有化的进程只有三十年的历程,全民保障机制长远缺失,许多人会在第一时间选择不动产,作为安全寄托。(这也就是“本能说”的由来)

    从市场表现面上说:

    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城市化率达到80%,刚性需求减少的时候,泡沫就爆了。现在中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每年大约有1500万的农民进城,住房刚性需求旺盛,所以调控难度非常大。

    二是现阶段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同时通胀压力明显;

    三是全球化的热钱涌动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结合;

    四是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

    五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房价越高,土地价格越高。而土地价格越高,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钱就更多。

    六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十分巨大,一些沿海城市房价暴涨,与发达国家一些地区的房价并驾齐驱。而内地一些城市房地产业刚刚起步,如2008年甘肃酒泉地区一些住房每平米仅1000元人民币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刀切”的办法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全国来说很难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整体房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下,投机、投资及自住型购房三管齐下,房产市场出现抢购潮,价格也随之扶摇直上,高烧不退,部分城市因房价上涨快,百姓怨声载道,生活安定感全无,如政府继续坐视不管,将直接导致社会不稳定局面的发生。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直接是政治问题了。因此国家领导决定推出房产新政,核心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

  1、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 2、提高贷款利率的优惠门槛。 3、提高异地置业的投资门槛。以上三条,其引导目标明确,直指房产投机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