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闭关的法地
刚才有人提到闭关,实际上不要说佛法的初学者,即便是修行已久的老参,要有闭关资格的人,本来就不多。过去禅宗祖师告诫我们,「不破本参,不住山」,为什么说「不破本参,不住山」呢?因为不破本参,初步证到了性空,那你到山上住茅蓬,成天累月孤零零一个人在那里,你这心受不了的,哪说得上什么修行?往往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你就在那边好像鬼影幢幢起来,吓坏了,尤其到了秋冬,风吹得紧,那些树林的沙沙摇摆声,乃至竹子吱呀,嘎呀!吱呀!嘎呀!是不是像鬼在叫呢?这时你的心若不已尝到一点空味,那我们凡夫的融通妄想可会厉害的很,把二个不相干的事,联想在一起,这下你就糟了;但如果你有体会到空性,便知道那是唯心所现。既是唯心所现,当下自可化掉,随时化掉,乃至一开始根本就不会自乱阵脚,自己吓自己。并且证悟空性的人晓得因缘果报来龙去脉的事理,有什么境界来,有其所当至,有其不会起,根本谈不上什么可怕不可怕的,担心任何事情都是多余。
过去像想在山上住茅蓬,不先把佛法的理路弄清楚些,业习多清理些,结果好不容易化到一些缘,盖个茅蓬来住,住没多久,就住不下去了,像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呢!所以说住茅蓬不简单,那可想而知,闭关更难了!因此各位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短期性的来打个禅七,没有关系,就当作闲余的休息,几个人门关起来,外头没有人看到,你在里面睡大觉也没有人晓得,就这样休息下去,真休息得好,那也蛮不错的。怕就怕你休了一下子,就休不下去了,心里头什么乱七八糟的烦恼一个一个来报到了。在这情况下,若一开始就跟人家宣扬说你是闭关,那不就不好意思出去,弄得自己很尴尬、很难为情吗?各位不相信可以试试看,一个礼拜、两个礼拜,这样修下去,你的承受度到底底线在哪里?
我们曾到纽约参观两个密教的闭关中心,觉得他们的一些安排颇有道理。基本上他们还是集体闭关,三年三个月零三天为一期,闭关者一起上早晚课,早斋午斋一起吃,重要开示或关房长老法师每一天的开示也在一起,其余时间每一个人一个关房,自己用功。他们的场所,一楼斋堂、寺务处,二楼为关房,三楼好像是佛堂,这样的布置和闭关方式非常好,自修中有共修,共修中有自修,共修跟自修交互作用,这对初学者或大多数人而言容易上路。因为若专讲完全独自一个人住山的闭关专修,那问题大了,实在不是一般修行人心里想要就可玩的。
假如你具备了一些基本修行的条件,又来此闭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关下来,我想你的身心变化,你的佛法心得就会不同。当然有心来闭关,一切规矩的要求是合理而严格的,一定要阻断一切攀缘的心思和机会,因此要结界。结界是闭关庄严的最前线,大家现在在馆内用功,于此应有深切的体认吧!
2、修行的着力点----培养收摄身心的方式与功夫
现代社会大众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压力很大,为家庭,为事业,为了出人头地,一直打拼,一遇到景气不好,老板担心生意垮了,员工担心被裁员失业,大家不是担心这个,便是担心那个,多可怜哪!对此,准提法门可说是佛门祖师大德们大慈大悲针对我们现实的需要,所大开的一个方便法门,用来给我们摄心、祈福、求慧、求解脱的一个简易速验的修行方法。
修行重要的是在有个有效的着力点,不在你谈得多高、多玄,玄之又玄,高到不可攀,那又与修行何干?这个着力点要越简单越好,使你能够收摄身心,等于生活中你得到了一颗定心丸。它是安心的法宝,随时随地可让你藉助它把心收敛回来。我们凡夫,多生累劫的习性太重太强,心一下大多收不回来。一般而言,观空之法,善根利智的人,是片刻不离的,而钝根者要做到,就像上天梯一样,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短短的准提神咒配合金刚念诵法,很简单、很容易可让持诵者达到摄心的效果 (在你身心杂乱时,一持咒打坐,就能身心安定,与修行相应的身心清净的境界,这也是要长期习练才能形成的着力点)。如果你好好运用的话,那你便能从粗住、细住,一步一步的修到专住,乃至到安住,然后从安住配合慧观达到住无所住,这是有一定的明确可循的次第去进修的。
在这个时代,心灵的安顿终将成为一门显学,而对心灵有效而简易的安顿方法与理论,禅林这边都有了,再加上禅林得天独厚,有好山好水,只要门窗开的对,夏天不用冷气的,尤其在这山上。我们修行讲究自然,除了不靠空调冷气以外,我们还有一套法乎自然的日常作息,配合生机饮食、健康饮食的调理,大家可以很容易地将身心调整好。你这身心若能少病无恼,然后又有志于佛道,那不必再千山万水去寻取,大道光明的前景早就逐渐显露在你的眼前了。
3、清风明月几时月
人才起一念贪、一念慢意,那糟糕!这心就马上开始兴风作浪,乌云密布起来了,一切业障由之招感而来。修行人的智慧和功夫要能达到此心能所双亡,那才算真了了贪和慢。这之前,如果智慧和功夫都不够,那就要不断地礼佛忏悔发愿,这可以让智慧和功夫增上,让道心无比坚固,那就终有能所双亡的一天。
一般修行人依法门做功夫,等于一面在赚钱,一面又在赔钱,是什么在让你赔钱?起心动念,老是对人对事放不下,看不开,因此心底不时难免七上八下的,把你所赚来的一点点钱,寅吃卯粮地都耗光了,反成入不敷出,一面修法增长一点功德,一面妄念四起漏掉了,空间是增长的多,还是漏的多?如此又何能进修得上去?所以心地很要紧,心地不清净,所修的都是魔业,所招都是冤家债主,你想亡所,亡得了吗?
什么叫亡所的所?能观、能念的是心,所观、所念的境界是所。还有,我们的心是能,身体是所。六根六尘是「所」,六识是「能」。因此,身体的痛苦,酸胀麻痛,你忘不了,人事上的这些贪瞋痴慢疑的烦恼,你难以忘怀,这「能」者困缚在「所」中,「所」放不掉,「能」这主体也就忘不了,当然那也就入不了流。入不了什么流?清净之流。
做人,人事摆不平,周边一个风吹草动就马上把你弄得昏头转向,天上开始雷电争逐,风雨交加,这下入不了清净之流,只有入了凡夫的烦恼乱流之中去了。这乱流叫做「无明业风吹识浪」,能所的「所」在捣「能」的蛋,但这也是被捣蛋的「能」自找的。这是很现实的因果报应。
所以我们要跟正法不间断地相应,你唯有时时把自己的心地扫得干干净净才行。顺的不留恋,是顺增上缘;逆的不记恨,是逆增上缘;百千人事以成百千三昧。什么叫百千三昧?行、住、坐、卧中,各式各样的触境,你都能够入定,你都不散乱。逆境来是消业,顺境来也是消业,好坏自然都化去,一生终是无所留存的清白。
这样人如明月,身随清风,才像个不贪不慢的修行人,否则世法如胶,贪慢如漆,胶漆一合,能所互绊,人事纷扰于外,烦恼纠葛于内,纵使佛有八万四千法门给我们修,一切也是徒劳无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