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卖的不是水是身份


  有报道曝光昆明多家公立医院不提供免费热水,而通过投币式饮水机卖水,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和批评。这件事的笑点不在于一杯水卖5毛钱,而是医院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医院工作人员可能是这么想的:医院是事业单位、属于国有资产,提供免费热水虽说是服务所需,但可能造成浪费,所以国有资产就有流失之虞。这样讲好像没什么错,蹊跷的是,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么一杯杯卖水的话,一桶水就卖94.5元。照这么说,这不止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还能为国有资产添砖加瓦呢。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油价上涨也等此理?

  其实这个事情可能很简单,无非是企业到医院推广投币饮水机,医院领导拍拍脑袋觉得这个生意不错,然后为了创收,就把免费开水给停了。本来嘛,多个选择也不错,有人想喝纯净水就花钱买,想喝免费开水就去接,两不耽误。但这么一停一开,以小见大,马上暴露出了公立医院的身份尴尬。

  如你所知,这些年公立医院的角色定位挺让人困惑。你说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吧,它的运作和私营企业没啥两样;你说公立医院是公益性机构吧,它追逐利益的劲头一点也不比商业机构差;你说医院是为了救死扶伤,可人们总能看到,无力救治的伤患被无情地赶出大门;你说医生、护士是白衣天使,他们有些人伸手向患者要红包,心比啥都黑。公立医院一边享受着各种政策好处(包括财政拨款),另一边又从患者那里大把捞钱,近年来医疗费用高得令人咋舌,让人望而怯步。你说,这公立医院还有点公立医院的样子吗?你说,医院买杯水有啥值得奇怪?

  话说回来,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医院。在某种意义上,医院也是现行医疗体制的“受害者”。近年来让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呼声颇高,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需要“政府主导”。所谓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加大相关投入,维持公立医院的基本运作。否则的话,医护人员收入低下,不是找患者变相要钱,就是巧立名目乱收费。而就目前情况看,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共识是有了,但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仍比较缓慢。究竟是政府加大直接投入,还是把药价降下来,然后设立药事费等项目弥补缺口,制度思路依然不是很清晰。

  再说公立医院已经尝到了“躺在事业体制的温床拿市场经济的好处”的甜头,要让公立医院少点市场化运作,多点人性化、公益性行为,似乎一时半会也难以做到。也因如此,这边医改跌跌撞撞,步履蹒跚,那边公立医院在赚钱手段上推陈出新,花样繁多。昆明公立医院卖水,山东有些医院收取“椅子费”,大抵都是公立医院角色混乱,医疗体制改革迟缓的后果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昆明那些公立医院卖的其实不是纯净水,而是自己的身份。

  人们之所以对医院卖水愤愤不平,还在于医药费用原本就居高不下,医院竟然还在这上面创新收费名目,这无疑是在挑拨公众脆弱的神经。大概也是觉得自己搞过头了,事情曝光后,昆明有的公立医院开始恢复免费供应开水。但应该说,如果不理顺医改思路,不厘清公立医院角色定位,即便今天公立医院不卖水,明天说不准还是会搞出什么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