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京
随着去年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国际钢材需求也稳步回升,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钢材出口达4256万吨,同比增长73%。
展望“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内政策限制、国际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新兴市场供给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我国钢材出口或将出现大幅下降。
从分月度数据来看,去年我国钢材出口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自年初持续上升至6月份的562万吨后,受7月15日起国家取消部分钢材出口退税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8月出口量仅为280万吨,随后基本保持在300万吨左右,其中1~7月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52%,而8~12月出口增速回落至7.4%。
对此,东方钢铁在线分析师万强表示,我国不鼓励钢铁直接出口的政策导向是下半年钢材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
从分国别数据来看,去年我国钢材主要出口至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非洲地区和南美洲地区,其中国内经济率先复苏的东盟10国,其进口我国钢材前11月增幅高达92%,而出口至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的欧美地区钢材量增幅相对偏低,其中美国还出现了负增长。
因此,我们不容置疑,“新兴市场国家的是去年拉动我国出口复苏的主要动力”,万强称。
步入“十二五”开局年,我国钢材出口环境依然面临着去年遗留下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和新的挑战。
首先,我国鼓励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优化钢铁产品出口结构的政策导向短期内不会改变,如果今年低附加值钢材出口量激增,将导致出口退税的进一步降低甚至加征。
其次,人民币升值仍将是我国钢铁出口的主要障碍,且今年人民币升值比去年幅度可能还要大。去年累计升值3.5%左右,而今年有望达到甚至超过5%,人民币升值势必导致钢材出口报价上涨,我国钢铁出口一向的成本优势将被削弱。
当然,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形势下,今后我国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仍有升级的趋势,我国钢铁产品作为传统的“双反”重灾区,今年遭遇调查的数量预计仍会维持高位。
与此同时,万强还指出两点业内应加强关注的现实情况。
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今年全球钢材需求增速将大幅下降,加之通胀压力和铁矿石、焦煤成本的上升,钢厂盈利空间恐将继续缩窄,钢厂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将使竞争力本就偏弱的我国钢材出口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为,新兴市场钢材供给增加,我国出口的主要地区如韩国、东盟、中东、非洲、南美等都存在着钢铁产能加速扩张的情况,初步统计预计将新增钢铁产能近2亿吨,这意味着以上地区或出口增加、或进口减少,去年我国钢材出口复苏的主要动力在今年将逐渐减弱。 此外,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预计环比增长了30%以上,而商务部日前表示今年目标仅是增长10%左右,这将严重制约钢铁产品以及钢铁制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