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泉:女性退休应与时俱进的三大原因


女性退休也应与时俱进

作者:余清泉  我要社保网创始人,培训师
来源:我要社保网|51SHEBAO.COM
说明:本文载于《北京劳动就业报》2011年3月4日第15期B3版,作为对女性退休年龄问题讨论的专家观点,刊载时有部分修改。

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依据是国发[1978]104号文件,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这里隐含着两个问题:一、退休年龄按男/女性别区别对待;二、退休年龄按干部/工人身份区别对待。按性别区别对待,是基于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从保护妇女权益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的;按身份区别对待,是考虑了当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体现了对工人身份女性的照顾和保护。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两个区别对待在现代企业来说已经在很多方面逐步脱节。

首先,工作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倾向智力化,缩小性别差距。

工作内容本身发生着重大变化,工业化大生产逐渐使人们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依靠人类脑力和技能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工作岗位上的男女性别差异正在逐步缩小,除了矿山、海上作业等特殊行业,在企业里已经很少有明确区分性别的岗位了。男女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年限并没有差别,而退休年限却女性更早,再加上女性生育休假期,就造成了女性职业生命周期更短,很多管理岗位的女性不满于这种比男性早退休5年的 “保护”。

其次,劳动力生命周期与职业周期错位,浪费人力成本。

员工本身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医疗技术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类本身的寿命也在延长,相应的理论上可以提供工作的劳动力生命周期也在延长,五十多岁仍可以说是知识型员工的“黄金时期”,在一些需要经验积累的岗位完全可以胜任,但职业周期并未随之变化,此时退休也是对人力资本的浪费。

再次,身份管理模糊复杂、管理僵化,容易引起争议。

随着以劳动合同为标志的岗位管理的全面施行,身份管理早已成为过去;干部/工人身份界限模糊,区分复杂,不但员工自己甚至连很多年轻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也不清楚;且身份管理更多依赖于档案履历,管理僵化,很容易引起争议。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争议案例,给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带来管理难题。

因此,对女性退休年龄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在改革过程中保护特定行业、特定岗位女性员工利益,防止部分企业恶意利用“规则”损害员工利益,以及综合考虑各项政策的关联影响、平稳过渡,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余清泉,我要社保网WWW.51SHEBAO.COM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