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失业率令美国博士生无奈屈就当酒保
文/格林豪泰酒店徐曙光
又近毕业时刻,在这条拥挤的求职路上,很多高校毕业生都被就业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这股压力究竟从何而来?我觉得各大高校近乎歇斯底里地扩招是重要因素之一,换言之,从高校走出来的“人才”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不见得社会上都能用得上。中国人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教育同外国国教育相比较,那美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事实上,美国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并不比中国好多少,政府采取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也跟我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提供多渠道服务和鼓励自主创业等等。看来就业难是一个普遍问题,解决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跟就业一样,同样不好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失业。在这方面,美国的失业问题似乎比中国更严重。据媒体报道,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在美国失业人群中,高学历者再就业的机会要低于低学历者,甚至于有不少博士研究生失业后去当酒保。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显示,全美有8000名多工友或酒保拥有博士学位,而多达1700万大学毕业生从事一些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比如餐厅服务生等。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简单,很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仅限于计算机基本操作等简单技能,学历低的应聘者完全能够胜任,完全没有必要去雇佣受教育年龄长的高学历者,而且用低学历者需要支付的报酬要少得多。因此,为了生存,博士生不得不自降身价,去跟低学历者抢一些跟自己的专业毫不沾边的职业。
在中国,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特别是随着研究生的继续扩招,就业压力可能还会继续增大。看看我国为解决就业所采取的政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将从事服务业,包括从事类似酒保的工作等。
寒窗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进入社会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美国失业博士当酒保的遭遇应该引起我们对高端人才怎样人尽其才问题的深刻思考,高才生大材小用,不仅是对教育的控诉,更毫不留情地亵渎了社会投入的大量教育资源。所以,一直以来,我们格林豪泰酒店都在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即便在金融危机下,在很多企业裁员的时候,我们格林豪泰酒店依然大规模招聘员工,这一举措得到了很多在校学生的普遍认可。为大学生们多提供些机会,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做的。
当前,为了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我国依然在不断地培养高端人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可从另一方面去看,目前社会上还没有足够多的岗位去接纳这些人才,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社会生产中的过剩问题出现在了人力资源领域。
毫不夸张地说,人才过剩同样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想,在工作岗位少,好的工作岗位更紧缺的情势下,很多研究生可能不愿意屈就,“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可能显得更加残酷。或,即使他们选择了跟自己的学历不匹配的岗位,低学历者的就业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失业率的提高肯定会给社会带来多多少少的震动和不安。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高端研究型人才的就业。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及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已经提到一条在我看来比较有效的对策,那就是“重视教育科研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学术型人才,提高科研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增加了科研研发经费的投入,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项目,建立更多的科研机构,可谓一举两得。
一者,创新能力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上发展,科技研发实力增强了,与西方国家更有一拼了;二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可以让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找到饭碗,好钢也能用在刀刃上了,高端的人力资源也不会这么浪费。
关于大学生屈就的旧闻我们早有听说,例如北大研究生卖猪肉、济南大学生掏粪工、武汉大学生“送气哥”等等,说实在的,我佩服这么一种人,他们在法律、道德范围内,为生存而不断打拼,他们不在乎别人不屑的眼光、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为生存而打拼,这是人类最原始、最人性的美,值得尊敬。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端人才就业观念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该成为浪费高端人才的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