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现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政治问题。眼下,除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外,几乎没一块净土了。尽管眼下中国社会的腐败已到了“人神共愤”、“左右共怒”程度:贪腐现象,人人喊打,贪官污吏,更人人喊杀。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式腐败却偏偏能在这高分贝的“打杀”声中如“水银泄地”般地渗透到各个角落: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到大人生病就医、饮食保健、旅游度假,几乎在每个环节人们都难免遭遇腐败。再少的采购,也有私下回扣;再小的工程,也会偷工减料。大单位搞个装修、买个灯饰,甚至中秋节团购月饼,小科员也能回扣个十万、八万!建筑项目投标、文化单位招考,所有环节的“公开、公正、透明”都搞得像真的一样,惟结果是事先设定的。这样的腐败案例,让人拍案惊奇!
人称:“腐败是不道德的生活,不道德的生活乃是不可能的生活。”而在中国,腐败不仅成为生活的现实,而且堂而皇之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的贪污腐败是世界公认的,尽管几年来,经过以防“亡党亡国”的严打,大案不断,可官场贪污还是前仆后继,新秀辈出,贪污的队伍不断壮大,金额之巨,令世人震惊。尽管西方社会也有腐败,但腐败被限制在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程度。而我们惩治也只能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腐败走到今天的地步,当然与制度有关,但也离不开中国“走后门,拉关系”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天涯流浪汉说:腐败已经成了“臭豆腐”,有人对它趋之若骛、也有人对它咬牙切齿,可这些都无法改变它的客观存在。法律对它无可奈何,舆论监督似乎也无济于事,理想中的社会总是离我们很远。它顽固地存在着、生长着,不管是纪检委,还是反贪局,都无法改变“腐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民情。
在全面腐败的社会,腐败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形制度,一种人人都要遵循的规则;在毫无是非的群体,腐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人都要适应的生活模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制度,而且是影响着我们群体和社会的品质。腐败影响着任何一个团体、任何一个单位以及社会的任何一个细胞。腐败浸润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其外。我们已习惯了用腐败的观点看问题、看是非,用腐败的观点指导生活和行动;我们已经学会了嘲弄清廉的正直,学会了压制纯洁的善良,我们成了正直道德和良好品德的扼杀者。
把“腐败”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这对于我们这个尚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来讲是极具侵蚀性的。当“腐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会产生个人利己主义、缺乏光明磊落的人格、缺乏是非观念和正义感、缺乏自尊和独立人格等等消极的民族性格,就会导致腐败文化的盛行。它必然会反过来加剧政治腐败和社会的动荡。社会自身一旦不能根除腐败毒瘤,社会大换血必然成为根除腐败的唯一选择。腐败不除,难以国泰民安,其危害性怎么强调不为过;反腐问题,事关治国安邦,其重要性怎样拔高不为过。实际上,从党政喉舌到社会舆情,都在表达同样的意思:对腐败的容忍已到了极限。但是,尽管腐败高官不断落网、反腐措施不断出台,但无论百姓还是专家,共同结论是:腐败不仅仍在蔓延,且大有“越反越腐、前腐后继”之势……。这就令人深思了。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反腐制度、机制、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无疑是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国人违“法”无羞、无“礼”有耻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原则,是更深层的原因。
对于腐败,在人类具有善良淳朴和邪恶自私的两面性前提下,腐败的巨大利益决定了人类邪恶自私本性导致人们在逐利心理的驱使下对腐败趋之若鹖。而我国在几千年传统的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我国历史上又没有一个政权制定出了治理腐败问题的从根本上杜绝的真正良策,都是等腐败问题出现了再使用重罚重典来亡羊补牢。反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与国内反腐专家只盯住制度建设不同,国际反腐专家更看重文化建设。道理很简单:反腐制度,最多能让人不能、不敢腐败,而廉洁文化,则使人不想、不愿腐败。制度是表,文化是本。假如人人有贪腐之心,制度再好也会失效。
然而,在一个弱的制度下,在赤裸裸的利益诱惑下,真正的“圣人君子”很少,即使是圣人也会偶尔动一下凡心,更何况这些现实社会中的凡夫俗子们。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是人之常情。在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要想快速使社会恢复正义走向正道,制度建设是一个捷径。但从长远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确立真正的信仰和道德体系建设,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可怕的。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
人人恨腐败,但腐败已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
国人皆腐败-----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可怕的
评论
17 views